设置

关灯

第543章 供应链吃紧(第2/3页)

    建筑得特别高大,开很大的窗户,否则味道是真的散不去,分解车间里就是木案板了,随处可见大盆,屠宰工面前的长案板上剁着大小不一的刀具,既然是鸡,那这把刀不用很大,用来剁猪骨头的厚背斩骨刀还剁在那里,一把轻轻的小刀就可以了。屠宰工先开膛,把膛里的一切全都划拉到盆子里,一股新鲜的血腥气和排泄物的味道顿时传了过来,灼热的天气里很熏人,大家都用嘴呼吸。

    “满了,清洗工送去吧”

    屠宰工还是以男人居多,清洗的小工就有女工了,在这么热气蒸腾的车间里,屠夫很多都是光着身子,女人们也只穿着背心,有些穿得多的,是最近聘来的临时工,多是刚到云县落脚,才考过扫盲班的外地流民女人,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天气如此,工作环境如此,穿得少是必然的选择,脱毛车间是最热的,冬天穿短袖的都有,夏天恨不得把皮都扒了。分解车间这里,不论穿着,大家都热得浑身通红,汗如雨下。

    清洗工们会稍微好一些,因为能接触冷水,她们用的水冬天会兑一点热水,如此不冰手,夏天就完全用冷水了,她们端着一盆盆的鸡杂,进行粗略的清洗去掉排泄物,把内脏分类。粗盐一包包地堆在墙角,随时有人舀一大勺来,加在盆子里,随后和搓衣服一样搓着满盆的肠子。

    也只有买地会这样奢侈地使用粗盐,这些粗盐是海边第一道刚晒的,还有很多杂质,尝起来很苦,屠宰厂根本没人偷它们,因为在本地完全卖不上价,买地的百姓不吃粗盐也不用这种苦盐腌菜,而他们还没有接受用粗盐来做清洁剂,所以,只有买地的市场会大量地卖鸡杂一般人家很多时候杀鸡都不吃鸡杂,主要是没钱洗内脏,盐也好,面粉也好,都比鸡杂贵重得多。

    买地这里盐便宜了之后,人们对内脏的食用热情因此大增,鸡杂鸡血粉丝汤是新发展出来的知名小吃,售价低廉又带荤,很受到百姓们的欢迎。这也是辣味小吃在福建道最流行的一种做法,因为辣味可以有效地掩盖鸡内脏的腥臊气。

    一盆盆的内脏粗洗完了,粘液大致洗掉,就算是完事儿,更细致的清洗就交给买家,这时候光鸡也斩好了,有分门别类,按鸡架、鸡胸、鸡腿、鸡爪、鸡翅出售的,也有一只只的光鸡堆在一起的,这时候板车就派上用场了,杂工又出现了,他们吃力地端着一盆盆的肉,搬上板车,推到门市部门市部外头早排起长龙了。售货员声嘶力竭地喊着,“都带好凭证,排好队一个个来你是哪家的伙计”

    “财源广家的我家肉饼蒸蛋、鸡汤炖盅都有名”

    两个伙计顾盼自豪,其中一人抱着账册来了,给售货员看了一眼账册后头还有税务所的盖章,“上个月我们买了六百只鸡、三百斤排骨,梅肉六百斤”

    这生意是做得好,收货员算得也快,“一天二十只鸡、十斤排骨、杂肉二十斤,这个月有大会配额翻倍,要买多少顶格买”

    “当然顶格”就算自家用不了也可以倒卖给别家呀。

    “好”

    二十只光鸡上秤,排骨、梅肉、五花肉都上称了,这边上秤那边算钱,很快伙计带来的两个大背篓就装满了,两人背后都扎了一方油布做兜子,就是怕血水到处乱滴,背上背篓,吃力地走出屠宰厂,马车已经哒哒地跑过来了。“进城”

    “进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