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33章 慈善家不好当(第2/3页)

    夸张说的,人家一个地级市的面积,比咱们东部一个省份还大,一个县的面积,比咱们东部一个市还大。一个乡镇能是咱们京城几倍的面积。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想去读书,可你骑上一天的骆驼,还到不了镇上的小学,那你还能读的成书么客观条件不允许啊这就是我所说的,没办法去上学。

    西北自治区可不像是咱们东部省份,他们那里人口聚集不那么密集,也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很多村级单位都是没有小学的,很多镇级单位也没有中学。

    所以在西北自治区,很多农村的孩子,想要上小学的话,就必须要住在镇上,想要读初中的话,就必须要住在县里。

    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本来就不高,让他们的孩子在镇上或者县里常驻,成本也是很大的,即便是在学杂费方面有所免除,很多家庭也负担不起这个成本,最终导致儿童失学。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学校建宿舍,学校有了宿舍,孩子有地方住,自然就能长期待在学校里,也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学习。

    但是建宿舍的成本,可要比建校舍高多的。国家教育资源本来就紧张,西部地区又比较贫穷,财政能力有限,很多小学都没有学生宿舍。

    卫东,我希望你能够从一个亿的捐款当中,拿出一部分来,帮助西部的小学建宿舍,这样等于是给了更多的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

    听了何大伯这番介绍,李卫东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何大伯盯着这一个亿的捐款,并不是让自己建希望小学,而是让自己给现有的小学建宿舍。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很多地方的人口密度的确不适合兴建村级小学,就算是建起来,没有几个学生,也是浪费教师资源。

    毕竟在贫困地区,教师资源也是稀缺的,不可能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放在少数人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上小学要去乡镇,上初中要去县区,是常有的事情。

    而以西北自治区的面积,上学的通勤时间,就成了学生无法承受的成本。

    在那里,徒步走一天出不了村,并不是新鲜事,去一趟镇上,来回要好几天的时间,孩子怎么去上学

    中国西南山区的情况也差不多,那里到没有广阔的土地,但却有崎岖蜿蜒的山路,也增加了通勤的成本。

    孩子们翻越十几座山去上学,人还没到呢,学校就放学了。

    西北是路太远,西南是路不好走,归根结底都是通勤时间的问题。即便是国家对于书本费、学杂费等给予的补贴和免除,但通勤时间依旧制约了孩子就学。

    最佳的解决办法,自然就是给学校建宿舍,让孩子住校,这样就免去了通勤的成本。

    虽然上小学就住校,这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后世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都是用这种办法就学的,有些是在村里读一年级或者两年级,然后去镇上的学校住校。

    有些干脆就让孩子长大一些,比如十岁左右的时候,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再去镇上的小学读书。

    未来西部偏远地区建设的希望小学,很多都配有专门的食堂和宿舍,为孩子食宿保障。

    国家使用这种办法,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了每个孩子都可以接受到义务教育。

    而在九十年代后期,国家还不富裕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