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98章 蛇吞象(第2/3页)

    国家。

    这里说的生产成本,指的不单单是工人的工资,如果工人薪水低就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话,那么非洲早在几十年前就遍地制造业了。

    除了用人成本之外,像是政策、法规、税收、土地、能源供应、运输、供应链等,全都包含在生产成本当中。

    在这些方面,美国显然是不占优势的。

    美国的人力成本高不说,还遍地都是工会组织,动不动就闹个罢工要求加薪加福利。

    能源方面,美国电价相较其收入虽然不高,但是美国的供电网络其实是比较落后的,而且美国电力系统主要是私营企业运营。

    私营企业看中的是利润,你不能指望美国那些私营电力公司像中国国家电网那样,宁愿亏本也要将电力送到每一个偏僻的农村。

    而且私营企业也不愿意承担电网建设费用,很多美国企业为了得到供电,要额外向电力公司缴纳一笔电网的费用,这样电力公司才会把电线接到企业门口。

    因此很多大一些的企业,都会自己开一个电力公司,自己发电自己用,这样反倒是更便宜一些。

    大企业有资本建设自由电网,而中小型企业自己建不了电网,对于中小型制造业而言,美国的私营电网系统,是真的不太友好。

    至于运输方面,美国的物流产业非常的发达,但运输效率低下,而且运费也不低。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基础建设太陈旧了,这直接影响了物流产业运作。发达的物流产业被落后的基础建设拖了后腿,一个洛杉矶塞港,就搞得美国超市货架上缺货。也因此后世拜登提出的万亿基建法案,一大半都投给了基建。

    从短期看,次贷危机对美国破坏最大的,其实是美国的制造业。直到若干年后美国搞起了贸易壁垒,这才制止了美国制造业产业外移的态势,部分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

    在美国商界,福特公司要瘦身的消息已经传播了许久。

    2006年,福特公司巨亏126亿美金,一下子亏掉了过去五六年的利润。

    面对这种情况,福特公司被迫提出了一个瘦身的计划,将卖掉部分的品牌和资产,来止住企业的亏损。

    除了福特之外,美国另外两大汽车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通用汽车2007年巨亏387亿美金,2008年巨亏309亿美金,2009年直接申请破产。然后由美国政府接盘,最终算是保住了企业。

    克莱斯勒汽车在2007年,账面上虽然只亏了16亿美金,但是却为了平息工人罢工,花了110亿美金,之后的2008年则亏损了80亿美金,2009年直接破产充足,最终卖给了菲亚特集团。

    美国三大车企出现巨额亏损,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美国经济出现了问题,次贷危机已经初现雏形,使得美国消费市场走弱。

    除了美国三大车企以外,欧洲、日本和韩国品牌,在美国的销量也出现了下跌。2008年的美国车市,丰田的销量同比减少154,本田同比减少79,日产同比减少11,现代是14,起亚是1005,保时捷是25,宝马则减少了97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在美国,没有汽车的话几乎是寸步难行,汽车销量的下滑,也直接表明了美国当时的经济有多么的糟糕。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汽车工会还在这个时候搞事情。

    以克莱斯勒为例,他们在2007年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