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二章识物之术(第2/3页)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相所问,千人千答。

    侄儿此时已思虑周全,不知李伯伯是否愿听”

    王禅此言跟李悝刚才跟王彩霞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语气稚嫩,但却唯妙唯俏。

    “说吧,难道还要我赐座吗”

    李悝心有好奇,可却还是不失尊严,话言之间,像是老学究考教弟子一样。

    “夏本无意,意只在人心之中,若是富贵之家,夏之意或许只在茶酒之中,四季变换却不改其享受之乐趣。”

    王禅站在堂中,说完也是顿了一顿,并不全数说完,而是看了看李悝的表情。

    然后再道“若是在于贫若之家,夏之意,只在于汗水之间。

    夏劳而秋收,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倾盆大雨,乡野田间百姓之夏,意在劳作。”

    王禅说完,有些小自得,以为能得到李悝的赞扬,脸上透着荣光。

    “禅儿,你只是一个六岁小童,百姓与权贵之夏与你何干,我问你的是你自己的感觉,而非别人的感觉。

    刚才所说,我何须问你,难道你觉得我不懂吗”

    李悝头也不抬,竟然再次拿起一卷书看了起来。

    王禅有些郁闷,说了半天不仅没有得到半点肯定,反而像是答非所问一样。

    其实在李悝看来,一个六岁小童竟然能从夏日之中悟出贫富之别,已是实属难得。

    更何况王禅对四时的变换之理,还是有所理解。

    更难得他在叙述百姓之苦时,脸上透着一种难有的同情之心。

    由此可见王禅心性善良,将来必然会造福于百姓,而并非仅仅只是为求名利,辗转于权贵之间。

    “禅儿不敢怀疑李伯伯之能,自然明白此理。”

    王禅语气里还是有些不服气。

    “春天种下希望,夏天打下基础,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藏于柜中,这本是四时之变。

    普通鸟兽亦是如此,并不为奇。

    夏之盛在于阳气足,冬之寒在于阴气盛,夏与冬相对,春与秋相通。

    你之年岁,宛若春时,一切都展现出希望。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你现在的学识,就像春天种下的种子。

    若是进入夏日,你自然会在此种子下劳作,打下基础。

    此时的种子于你而言,有何重要之处你又想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李悝提醒王禅,善与恶本无明显区别,可此时种下的种子,却会影响日后的前程。

    王禅一听,也在沉思,李悝的话明显也征对于上午之时自己的狂妄所言,正是一道通而道道通。

    大周天下,虽然天子受命于天,却是以民为基。

    正所谓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

    若欲得人之尊,必居人之后,就算天子也不例外。

    天子若不把自己置于百姓社稷之后,那天下必乱,也成就不了真正的天子。

    这个道理类似于老子道德经里所述,水不争而成其大海,人不争而位其尊之理。

    不过此时王禅还没有机会学习老子的道家之理,只是心里有这样一种想法。

    “夏之意于我在于成长,不畏风雨,不畏酷暑。

    享天地之灵气,如同一株初出苗的稻谷,孕育希望,开花结果,才能有秋之谷实。

    谢谢李伯伯提点,王禅知错了。

    与参天大树比,小子只是一株幼苗,还没有足够的能力。

    需要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