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六章传位之争(第2/2页)

    无意,却是有心。

    而伯否却久久未语。

    伯焉见状却又插道“王禅,你到是十分了解我吴国的内情,三个公子我都认识,什么时候带你朝见一见,你就知道其实三个公子之间,基本上与你分析的不差,只是我更喜欢大公子。”

    伯焉一说完,伯否就再次厉声道“焉儿还不闭嘴,以你的脾性,何来见解。”

    王禅一听,微微一笑道“其实刚才小子的分析也只是猜测,刚才伯焉公子的话也不无道理,小子自小习易经八卦,也懂一些观相之术,或许也能对三位公子将来的气运有一些推测,不知道太宰大人又如何”

    其实刚才王禅在推测三位公子所支持所属的时候,已说得十分明显,孙子尚武,定然喜欢夫差,因为夫差同样善武,而且也精通兵法韬略,两人在一起当是十分相配。

    而伍子呢,其生为伍奢二子,其兄守节,十分贤能,随父赴死,所以他当然不会选长而只会选其次。

    至于夫差不入他眼,自然是因为夫差此人胸怀大志,并非只限于一己之仇。

    若夫差当上吴王,那他的攻伐目标自然不会再局限于楚。

    由此也不利于伍子灭楚的大志。

    那么三人只能各有所属,若二人共推一人,就不会有这般麻烦了。

    吴王不仅考虑到三个儿子的情况,更加清楚吴国朝中的争斗,所以也不愿让三个朝中权贵,发生争斗,反面引起吴国内乱。

    “小公子,刚才一席话却是分析透彻,吴国三个公子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而两位公主,也各有所依,这也是其中之顾忌。大公主淑姬已嫁蔡国昭候,蔡国与楚为临,所以大公主也希望联蔡伐楚。

    小公子胜玉,却是最受吴王宠爱,平时喜诗书琴艺,与二公子山较为亲近,而公子山却并不喜欢征伐,所以伐楚与越,并无成见。而公子夫差则心在北方,不拘于楚、越。依小公子之言,今夜的刺客又会是那一方呢”

    伯否此问,其实也是间接的认事了王禅刚才的一通分析,就算有所偏差,该也是八九不差十之事。

    “太宰大人,我刚才说过,此时不仅涉及太子之选而且也涉及列国之争,这三人后面是否有列国支持,我却也不得而知,太宰大人应该知道。

    以至于楚越之人想行刺杀,也有其可能。

    而且吴与晋已结盟多年,这其中有没有关联,还待要进一步考证。

    所以今夜的两个刺客,归属问题还在并不明确,小子此时也难与判断。”

    王禅看了看堂外,此时已是天明,花园中鸟语轻翠,让人听之心悦,可对于王禅来说,却是有些困乏了。

    而且王禅今夜的目的已经达到时,而且还留下不少断头悬念,让伯否心里时常挂念。

    其一王禅观人卜卦之能,也算是小有名气。

    这择主难定,不若求神占卜,这就好比现代人抓阄一样,用运气来帮自己选择。

    所以这就在伯否心里播下了悬念,让伯否也想知道能继位的三人将来命数如何

    其二,两拔刺客,依王禅分析,该是有很多种可能。

    甚至会涉及与吴结盟的晋国,晋国强大,这是列国共认的。

    而当年晋国的目的是让吴国牵制楚国,却也不想吴国太过强盛,反而养虎为患。

    当年伍子胥就是先投靠晋国,受到重用,再派往吴国,助吴国强大,以对抗楚国,相反他对越国则并不忌惮。

    伍子选择公子山,是否也代表晋国的意图,这还让人难与捉摸。

    其三,以王禅之能,吴国三公子见之一定会对王禅之能有兴趣,所以无论将来谁成为吴王,那么借王禅的身份,自然也可保得他下半世权贵。

    伯否有利求于王禅,这就是王禅一夜之间达到的目的。

    “小公子也是劳累,为老夫之事奔劳,老夫心中有愧,不若就住在我伯府如何”

    “太宰大人,这万万不可。若我住在太宰府上,反而会对太宰不利。

    您接见于我是为吴王效劳,而我若住下,就反而变成附拥于太宰大人。

    这样反给其它有心之人以口舌,小子还是回住驿馆,这样更显楚国灵童的傲慢。于大人却百利无一害。”

    王禅说完,已站起身来,而伯焉已经打着鼾声,早就梦入三秋了。

    赵家兄弟却一直照顾着赵伯,此时见小公子起身,也扶着赵伯站了起来。

    “焉儿,快快起身吧,送小公子及属下回驿馆。”

    伯焉从梦中醒来,抹了抹眼睛,一看到是十分愿意。

    毕竟若是再不送客,他还得在此呆着,那可于他大大的不利了。

    王禅对着伯否一揖,转身就走,此时也是身疲力乏,困意十足,没有什么可掂记之事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