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八章口无遮拦(第2/4页)

    脸上变化不停,而范蠡却浅浅一笑道“伍相国贤名远播列国,吴国与越国又唇齿相依,这本越国种植以及铸剑之术古书,原本是传于夏王少康之年,而越国也依此书,一直自给自足。同时越国铸剑之术,也是名扬列国,皆因有此书,现在我代越王献给伍子,聊表我王对吴王敬意,也对伍相国的敬意,伍相国受之有德,受之有德。”

    众人一听,这才知道,这传自夏少康之时,怪不得有了此书,纵然越国偏居东南一隅,却也能国强民壮,特别是铸剑之术,列国无出其右。

    伍子持书,对着范蠡深深一揖道“伍子代我王回谢越王,此书吾当亲呈我王,以示两国睦邻友好。”

    伍子说完,看了看公子山,而公子山却点头示意。

    王禅此时才知道,原来越王也是想通过伍子来影响吴王。

    若以吴王好战之性,那如此一来,若不攻越国,自然会攻楚国,此招也是十分阴损,当是胜王禅一筹。

    于王禅而言,也算第一次的小小挫折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刚才的风头,现在已被范蠡压下。

    而且观堂下三个公子的表情,似乎对范蠡敬献之物,也十分满意。

    特别是公子山,似乎早就知道此事,脸上得意,眼中却尽是施子的身影。

    而公子夫差则眼中放光,对此书显现贪欲。

    若能有此书,不消几年,吴国必然兵强马壮,能征伐于列国,也就更能实现他的抱负。

    在这个年代,兵器强弱,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与征伐能力,而夫差显然更好征伐,也就更喜欢此书。

    公子波则有些失落,他本是代吴王祝寿,按理若此物要敬献吴王,可以直接转交于他,可伍子胥却并不予他,反而只看了公子山,说明伍子胥于他并不看好,而是看好其弟公子山。

    而且对于今天的座位排次,公子波心里本就有嫌,此时心中所想,已表露于脸上。

    若不是范蠡身边还有施子,那他定然会就此发作。

    看来范蠡来此,再敬献此物也是工于心计,把三个公子的心思都算计得清楚,有意借伍子寿宴来打压公子波。

    此事,伍子胥自然是十分明白的。

    而孙武却面不改色,无动于衷。

    他讲究的是兵法韬略,虽然也精于兵器,但只是取胜的其次,所以对此并不在意。

    而伯否呢,则一脸诡笑,于他而言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王禅再细思之,却是心中大惊。

    范蠡此举可谓一箭多雕,损人利己。

    其一通过此举,可以明确越王对吴王之敬,让吴王也一时找不到理由攻伐越国,毕竟献此书,如同献图一般。

    其二,通过此举也力压伯否与孙武,说明伍子胥才是真的大贤之人,受越王敬意,暗地挑起三人不睦。

    其三,此举也让王禅的想法落空,力压王禅一筹,吴王必然投之与桃,服之以李。

    其四,明着抬举公子山,让公子山贤名更增,让吴王喜欢。其实也是挑起其它二位公子的不满,再加上三个吴国掌权之人的不睦,攻不攻吴还是其次,若吴国因此而乱,则越国却有可乘之机。

    由此可见,此招实在高人一筹,让王禅不得不服。

    刚才还只是震惊,现在想想,心中一阵寒意。

    列国之争非比虎踞镇四族之争,莫论兄弟父子,有时都是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