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四十八章箭在弦上(第2/3页)

    两国不战,只在边境阵兵,就像两个对手,都拉弓上箭,却互不相射。

    持久下去对谁都不利。

    任何一方都必须小心应对,防着对方偷袭,越是持久于两方越是不利。

    就如同孙武兵法里说的“兵事不宜久”,久则伤民害国,动摇一国之根本。

    而吴越若是真的如此,那得利的才真正是楚国。

    楚国与吴越两相交好,却坐看两国敌对,韬光养晦,慢慢壮大,到时吴与越都会成会楚国刀下之肉,任其宰割。

    范蠡思虑片刻,回过神来冷笑一声道“依鬼谷先生所言,那先生是知道此吴与越攻伐的结果了,所以才会失了兴趣。”

    王禅一直端杯品茶,对茶的兴趣比对范蠡的更要浓厚。

    听范蠡问起,也是淡然回道“非也,刚才小子也已言明,对结果不感兴趣。

    不过既然将军问起,小子也不防直言。

    越国攻吴最多能得小胜,越王纵不敢长躯直入。

    孙武驻守吴都,孙将军领兵历来出奇至胜,处处皆是危机。

    范将军纵有不服,可却也深懂兵法。

    此时吴国国丧,若两国交战,越军深入吴地,势必会激起民愤,让越军深陷泥潭。

    而若吴国或楚国领一只奇兵,不消三日越都必险。

    那时越国就会有灭国危险。

    想来越王虽然胸有天下之志,却不会舍本逐末放弃越国根基。

    而吴国新王已定,吴王寿诞不远,吴王也不会深兵入越。

    这样会让新政不稳,若楚国此时出兵,而攻越国又久攻不下,吴国同样有灭国之危。

    所以此次攻伐只是各取所需而已,并不能真正威胁对方。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范蠡一听,面色更是难堪。

    主张攻伐的是王禅,而当两方都已下定决心大战一场之时。

    王禅却又分析两方的结果,都不讨好,而且此时就如同刚才王禅所说。

    吴国与越国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若两方互不攻伐,反而真的会把王禅变成渔人,让楚国从中得利。

    可若越国攻吴,却不能一举把吴国攻下,那出不出兵已没有多少意义。

    相对于吴国而言,把越国当成一个靶子攻伐一场,算是扬了旧王之威,让新王做稳王位。

    而吴王本就将死之人,纵然战死沙场,反而是得尝得愿,让吴国更加团结,让夫差更加勤政。

    算起来越国只是吴国一个陪衬而已,深思熟虑的计谋,本算是天衣无缝,如此谋划布局,在王禅嘴里只是一个笑话。

    到头来只是给吴国更换新王做了一件嫁衣而已,并得不到实在的好处。

    范蠡再次隐入沉思,而王禅则边饮茶,边看着三四辆马车运着吴国王后淑敏、大公子波、二公子山、胜玉玉公主的灵柩,缓缓从大街上向东门驾去。

    后面跟随着上百人的送葬队伍,手中都捧着珍贵的陪葬品,祭祀用品。

    紧接着的同样是上百人的杂耍队伍,这些人边走边表演着稀奇的杂耍。

    更让人惊奇的是,队伍后面有数千个白鹤流莺,扎得十分逼真,而且能够自行行走。

    天上的流莺亦然,不停的挥舞着翅膀,在半空飞翔。

    后面则簇拥着万余吴都及四处赶来的百姓,十分好奇的跟在队伍后面,场面十分壮大,也是十分震憾。

    范蠡此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