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2章 刷完了一部小说(第2/4页)

    历过的,假如我没有经历过,不但不会懂得,反而好像是有所缺失了一样。

    那时候我是觉得好像什么都听市场的,似乎不太好。

    可是除了市场的宣传之外,我还能听什么呢

    周边真的很少有懂行的人来指导。

    我想这个过程应该是很多人都碰到过的,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好像什么都要靠自己。

    一旦有了成绩了,那么不知道躲在哪个角落里的人,都会四面八方的冒出来,涌上前。

    不过经历过了就明白,事态并不是成与不成两条路,两种极端。

    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那时候除了需要有人指导之外,自己也不能放弃,还是要去努力。

    记得那时候,我喜欢的还是看评论。

    这也是小时候看书的经历了,看小说会觉得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是看评论呢,会学到实用的东西,这就是评论的好处。

    然后我自己写评论也是奉行这样的宗旨,要拿出好的给大家分享。

    喜欢看书的朋友,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求知,那么让人家少走一点弯路。

    所以我喜欢有技术背景的评论,比如说有学识支撑的。

    哪怕是引申出来的也好,但是,读者的需求不可忽视,还是要写一点对他们有利的东西才是。

    结果我写出来的评论,目前看来,是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当然有人写得更好的也有。

    我看见过有人是一个行业出来的,然后这部剧和他们这个行业很密切,于是就写了很多行业的知识在里面,这样读来是赏心悦目,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这是有技术背景的评论,是我喜欢看的。

    甚至我都想过,我写的小说,也需要有技术背景的,不过这一点目前还只是很零散地融入在小说里,我也没有把它写到构思里面,还只是雏形。

    不过呢,今后我会考虑把这一些写到构思里面,让一个技术知识贯穿在故事里面。

    但是呢,也看到过有些影视剧就是如此的,凡是有技术知识穿插其中的,都不会太难看,可是不见得会卖座。

    市场还是有它的因素在里面的。

    现在也真觉得写作就跟创业一样,不是只要会写就行了,也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的。

    所以写小说和写书评的元素排布顺序也是不同的。

    写评论那是要看干货的,而写小说,干货是在其中一个位置而已。

    这次的十一假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去年此时,自己在忙着更新小说,在忙着上架的事情,而今年,一本书看到已经完成了,这是时间的结果,感觉到自己没有浪费时间,很好的运用了时间。让自己看得到。

    可是呢,到底还是在起步阶段,很多东西需要去学去练。

    这倒是写完小说之后的感悟。

    本来以为写完了一部小说,那么事情会少很多,也许自己还会不适应呢。

    可是现在才发现,结束往往就是另一个开始,事情一点也没少不说,好像需要去做,去练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同时,过去喜欢看的评论,现在也开始不要看了。

    除非是评论得很系统,具有前瞻性,把未来开拓的路都清楚地写下来。

    当然,这样的话,那就不是评论,而是计划书了。

    这样的计划书一般在市场上是不大会看到的。

    那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