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章 世风日下人心坏(第2/3页)

    总是不忘给侄子送一份。

    旗人间的规矩不管哪家有什么事,也是向来都由长房出面交涉解决,如此贾大全也没必要去找那两房。

    “动作快些,让你二叔赶紧过来”

    贾大忠家离贾大全家不远,只隔了条胡同。

    事关贾家命运,贾六认为二叔贾大忠一定会和他们一起去找色痕图,没想到了二叔家把事一说,贾大忠竟摇头说不掺和这事,还说他老早就想出旗了,说什么天天守着那点旗人俸禄口粮实在是没意思的很,一家老小日子过的也艰难,与其这么半死不活的,不如出旗自谋生路。

    因此叔侄俩关系打小就好。

    有一次贾大全酒喝多了猛揍儿子,要不是贾大忠及时赶到,贾大全怕是真能失手把儿子给打死。

    “你爹就是舍不得那一年的八十五两银子,他老了,你还年轻,听叔的没错”

    “”

    “回去跟你爹说,别舍不得这个旗人身份咱们有手有脚的出去干什么不好非呆在这旗里叫憋死么”

    贾大忠反过来倒是让侄子回去劝他爹别想着找关系、弄门路的,老太爷是忠臣还好,贰臣还好,人都没了一百年了,有啥打紧的而且这事是皇帝给定的,能翻案

    他要当官,当大官,就必须在旗

    从二叔那回来把事说了后,贾大全怔了好长时间才说了句“人各有志,随他去吧。”然后让儿子换身体面的衣服同他一起去找表哥色痕图。

    贾六一时无语,事实上贾大忠说的对,大多数汉军旗人与其守着一年23两的俸禄口粮过日子,这不让干那不让干的,不如出旗各谋出路。

    这要搁别的时候,贾六说不定真就“反水”回去做他爹的思想工作,问题是现在他自家那半个前程

    想法坚定,意志坚决。

    爷俩同心协力,誓要赖在旗中不走。

    “栓柱,备车”

    怎么也是世袭云骑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家还是养了一匹马的。不过没有马夫,还是杨植这个贾家“三太保”兼任的。

    贾大全这边是有难言之隐,或者说担心。

    自打两位姑奶奶去世后,贾家其实和那两家宗室表亲就不大走动了。不是贾家不愿意和宗室亲近,而是宗室那边不亲近他们。

    然而贾六很快发现坐在车厢对面的老爹表情似乎有些不对劲。

    好像小媳妇洞过房后头次出来见人,脸色异样,走路都别扭。

    宗室旗人自然是宗室的黄带子、红带子;奴才旗人则是除了宗室旗人以外所有人。

    为啥叫奴才旗人

    八旗是很怪的,旗人分满洲、蒙古、汉军三支。在汉人眼里,汉军旗人是高高在上的主,可在满洲、蒙古旗人眼中,汉军旗人那就是八旗最底层的存在,由此形成了一条满洲歧视蒙古、蒙古歧视汉军的“鄙视链”,上下等级森严的很。

    然而满洲八旗内部也存在这种“鄙视链”,首先就是满八旗分成了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的看不起下五旗,上三旗内又分宗室旗人同奴才旗人。

    贾家属于汉军旗人,又是后入关资历较浅,也就是老太爷贾汉复在世时位高权重,这才能让两个女儿嫁到宗室做嫡妻,也让当时并没有什么实权的两位女婿很是巴结。

    可人走茶凉的道理,搁哪朝哪代都不过时。

    上三旗是皇帝直领的亲旗,皇帝除了是这大清亿万臣民的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