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七十五章话痨赵四(第二更)(第1/2页)

    “我不曾看过三位姑娘恶战西门大官人的故事。”

    贺今朝摇摇头,只听过兰陵笑笑声前辈的大名,不曾看过插画版的实体书。

    点灯子赵四眼睛一亮,如同遇到了知己。

    “好叫总教头知晓,这本书里就有17处提过潞绸。”

    “哦竟会如此”

    贺今朝点点头,但分外不解。

    这小子看书不看剧情发展,还专门数潞绸出现的次数当计数君,他是有多想穿潞绸

    还是剧情根本就吸引不了他,这本可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呀。

    “大概在土木堡之后,潞绸就成为畅销全国的商品,甚至连朝鲜王朝等贵族都惊呼想要。”

    点灯子赵四宛如化身带货主播

    “从洪武年间,潞州六县有桑树8万余株,织机9000余张,绸庄丝店遍布街巷,机杼之声随处可闻。

    再加上沈王就藩,设立染织局,主管为皇家派造潞绸、

    使潞绸在潞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织造规模,是山西省进贡的主要产品和赋税的大宗来源,盛极一时。

    如今桑树与织机只多不少,甚至都没有多少人种粮。”

    贺今朝点点头,如果山西闹灾,长治等地怕是会立即崩盘。

    “对了,你方才说山西商人往回运布,是卖给谁啊”

    “自是潞安府的织户与种桑树的百姓,对了,还有塞外的蒙古人,他们不配穿丝绸。”

    点灯子赵四的话脱口而出。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听到贺今朝感慨做出来的诗句,点灯子赵四一时间有些懵逼。

    总教头他还会作诗

    因为八股文的盛行,对于唐诗宋词,他们几乎不怎么学习的,要一直埋首四书五经,才有机会中举。

    点灯子赵四忍不住赞叹道“总教头做的一手好诗啊,可惜只有两句。”

    “别人做的。”

    贺今朝也想不起来是谁了,反正不是自己。

    但这并不妨碍点灯子赵四这个读书人,想把贺今朝引为知己的冲动。

    什么别人做的,就是总教头他自己做的。

    “你说山西的铁矿很多”

    听到贺今朝的询问,点灯子赵四回

    “多啊,两京十三省一共有十三个冶铁所,山西就有五个。

    咱们起义军只要在山西站稳脚跟,打造兵器盔甲,是不会缺铁的。

    当年俺答能称霸草原,制造铠甲兵器有一大部分,就是有人偷偷在大同卖给他铁器。

    极有可能是山西商人,兴许背后还有大明的官员支持。”

    官商勾结,合起伙来赚钱,那就是稳赚不赔。

    “总教头,你一定要控制大同。”

    点灯子赵四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知己,侃侃而谈

    “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精好,皆边陲所无者。

    而且还有谚语称蓟镇城墙、宣府校场、大同婆娘乃是九边三绝”

    贺今朝微微挑眉,大同婆娘跟米脂婆娘难道不是一回事

    他着实不了解这些排名都是谁提出来的。

    但听这话,九边当中,大同最为繁荣应该是正常的。

    大同是边境,驻扎了大批军队,所以消费很高。

    军队又都是男人,来自全国各地,相互间谈论,自是传颂大同婆娘的乐趣。

    二是和蒙古的互市,大明和蒙古友好时期,大同是蒙古贸易的主要市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