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百三十三章诏狱才是大明文官武将悟道的地方(二合一)(第3/4页)

    一些。

    待到吴国俊麾下编练的精锐士卒人马多一些,派他平辽

    这样辽饷的支出并没有减少,他还能再编练出一支强军来。

    吴国俊拿着这些腌制好的脑袋,并没有炫耀太久,只是作为前期定金,过阵子要送往京城。

    毕竟粮食还没有送到位,贺大帅还在等着呢。

    皇太极率领大军走了,他也继续在宣府等地驻扎,就是为了接收后面的人头。

    历史近三个月的战事,终于结束了。

    皇太极小赢一场,大明损失最大。

    至于锤匪贺今朝,对外宣称损伤极大,只能掳掠大同府百姓填充山西境内。

    这一点姜襄是可以作证的

    他亲眼看见锤匪士卒的尸体一车一车的往太原拉,更不用说死伤那么多的蒙古人了。

    不相信的话可以去战场周遭去看看,那些埋尸体的大坑就挖了不知多少个。

    就算将来见了代王等人,也是这般说法。

    山西巡抚许鼎臣听闻靖辽伯大胜的消息,喜不自胜,将来剿灭锤匪可就指望着吴国俊了。

    卢象升已然成为勋阳巡抚,他身边跟着的是前任蒋允仪。

    当时崇祯对蒋允仪不满,想要找人替代,自是接到了吏部衙门送来的奏疏。

    说卢象升虽然是一介文士,但善于骑射又娴熟将略,历年的考核都是治行卓异

    卢象升接到崇祯的旨意,批示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兼抚治勋阳等处地方的旨意,他恭设香桉谢旨。

    然后卢象升就把大名道印交给大名知府马之升暂署。

    两天后他就单骑独刀启程,就是如此的有胆略,不讲道理。

    卢象升顺利抵达襄阳府,与旧抚臣蒋允仪交割。

    双方一阵交谈。

    卢象升平心而论,被陛下盛怒革职的蒋允仪并不是无能之辈。

    他在勋阳上所做的德政不少,同样保护百姓不受贼寇的劫掠。

    蒋允仪的下台,一半是由于手底下的兵力过于单薄,一半是由于监军太监的诬告。

    当勋县遭到攻击后,援剿总兵左良玉以及监军太监才赶到

    流寇得知官军前来,立即退走,不与他们纠缠。

    可左良玉等人到了之后,却拆屋掘地,搜掠余尽

    守军士卒以为流寇又他妈的来了,兄弟们赶紧开炮轰击。

    朝廷援军一时不察,受到了损失。

    毕竟我们是来救你们的,还他妈的敢开炮

    真以为爷是泥捏的

    得赔钱

    蒋允仪据理力争,说是你们这波援军的行为比贼寇还要过份

    赔钱是不可能赔钱的,还要他们把抢掠本地百姓的财物归还。

    监军太监谢文举恼羞成怒,上疏诬奏。

    他妈的,自从当了监军后,还从来没有人敢拒绝他加钱的行为呢。

    崇祯拿太监当他的耳目,自然是相信的,所以蒋允仪不可避免的下台了。

    卢象升极为唏嘘。

    朝中虽然在无阉党,但阉人当道,比前朝也好不到哪里去。

    谁要是不给监军太监们多一些财富,不求他说什么好话,如实奏报陛下,那就算是运气好的了。

    朝廷派遣锦衣卫来捉蒋允仪的时候,当地士民哭声动山岳。

    因为他们知道蒋允仪是护着他们的,那些朝廷来的援军比流寇做的还要过分

    侥幸没有被贼寇抢掠的人家,全都被官军给抢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