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二十七章 反应(上)(第1/2页)

    半年内力挽狂澜、殊功屡立,回京大半个月一直未得封赏,突然间列入宗室,册封郡王,消息短时间内传遍了整个长安。

    赐郡王在之前几年内不算少见,但李善太过年轻,也不像杜伏威、罗艺一般是坐拥重兵的割据势力首脑,满城皆哄然。

    张文瓘翻身下马,三步并做两步窜入门,扯着嗓子高呼道“姑姑,姑姑,表妹快来”

    崔家这座宅子不算大,正在教导女儿庶务的张氏眉头一皱,笑骂道“再过两年就要成婚了,还如此冒冒,遇事不静。”

    但等张氏在前厅听侄儿将消息说了一遍后,她手扶着桉桌,瞪大了眼睛,声音都在微微颤抖,“邯郸郡王”

    一旁的崔小娘子和母亲一个模样,眼珠子瞪的熘熘的圆,亮闪闪的,“祖籍陇西成纪”

    张氏也反应过来了,“怀仁真的是宗室子弟”

    张文瓘无语了,“适才都说了,附宗正属籍。”

    张氏想了想,问“只为犒功”

    “怀仁兄功勋累累,自其出镇代州,突厥数败,难越雁门。”张文瓘随口道“不过圣人视怀仁兄如子侄,附宗正属籍也不奇怪。”

    张氏点点头,不再去想这些,在心里琢磨了会儿后,脸上浮现出笑意。

    对于这个当年看不顺眼的未来女婿,如今张氏是越看越顺眼,这是个从各个角度来说都堪称完美的女婿。

    论文论武,都是一时之选,家事简单,不用操劳太多庶务,上头就一个婆婆还特别对脾气至于让崔信恼火不已的那些,什么美妾俏婢,什么流连平康坊,在张氏看来,算不上什么过错。

    呃,其实就崔信本人来说,也不认为那是什么过错如果算,主要是因为那是女儿未来的夫婿。

    张氏觉得唯一的缺憾在于门楣,婚书上父祖辈皆唯有李姓,祖籍陇西成纪,未有名,她私下问过好些次,崔信只提及,非寒门子弟,也勉强算是门当户对。

    再说了,论门楣,天下难道还有高过清河崔氏的吗

    而现在,唯一的缺憾也被补全了。

    在这个时代,族籍就是门楣,当今皇室虽非陇西李氏出身,但也是传承数百年的豪门大族,娶妻嫁女多有时起时微的大族,如独孤氏、扶风窦氏、弘农杨氏、洛阳长孙氏,最近两代更有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这样的五姓七家。

    从某个角度来说,李渊选择这个封赏虽然有让李善顶锅的意味,但同时也弥补上李善在世人眼中最缺憾的一块拼图身世。

    张文瓘兴冲冲的说“下次再遇,王仁佑那厮再拿此说事,必要给他几个耳光”

    “胡闹。”张氏训了句,脸上却是笑吟吟的。

    “姑母,侄儿先走一步,姑父入直中书,说不定就是他拟诏呢。”张文瓘笑嘻嘻的说“适才思谊兄发帖,今夜聚饮为怀仁兄贺。”

    “那是”

    “思谊兄乃中书令杨公长子,去岁进士科,与怀仁兄是同科,极为交好。”

    张氏微微点头,她也听说过李善交友广济,但没想到杨恭仁长子与其为友之前东山寺那事儿还历历在目呢。

    目送侄儿离去,张氏侧头看了眼女儿,笑道“再无碍处了。”

    崔小娘子低着头不吭声,白玉一般的脖颈染上一层绯红,一方面是因为虽然已然定亲,但因为当年李善亲斩崔帛首级,清河崔氏族人还是有大批反对的。

    清河崔氏一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