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1章 民无信不立(第2/2页)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庆忌又问道“国何以恒强”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若迫不得已,三者去其一,去何”

    孔丘回答道“去兵。”

    若唯足食、民信者去其一,去何”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但是一定要保持民信;若是百姓对国家没有信任,国家是不能立足的。

    对于孔丘的这一观点,庆忌亦是赞同。

    孔丘的治国理念,咋一看是十分合理的

    除却政者正也、为政以德这两个主张外,庶、富、教是说为政的次序。

    庶为第一要务;富与教之间,先富后教

    民富,百姓无后顾之忧,才乐于接受教化;所以为政必先富后教。

    庶之,富之,教之乃为政次第三步骤。

    去食、去兵,民无信不立,则是讲的国家稳定的基础、根本何在

    民信重于足食、足兵。

    民信为本;足食、足兵为末。

    前者所说是先后,后者所说在本末。

    而庶、富、教说的是正常情况下的安排,去兵、去食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正常情况下,应以先后次序,按庶、富、教的次第施政;特殊情况下,则应以维护根本为要,宁可去兵、去食,不可失信

    对此,庆忌认同孔丘四项主张中的礼义教化,但也知道如此施政纲领,并不适用于吴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庆忌缓缓的站起身,朝着孔丘宛如弟子一般作揖道“孔子,寡人欲拜子为客卿,地位俸禄等同九卿,愿常闻子授业解惑也”

    在吴国,客卿的地位极高,跟卫尉、治粟内史等等九卿一样,但只是虚衔,并无实权。

    孔丘也知道自己在吴国寸功未立,庆忌也没有采纳自己的治国主张,心中落寞之余,并未放弃,所以跟着起身,朝着庆忌回礼道“谢大王”

    不多时,孔丘告辞离去。

    庆忌则是为了妥善安置孔丘,特别吩咐左右赏赐孔丘一百金,仆役十名,在吴都城置一座大宅,供给孔丘及其一众弟子暂时落脚。

    对于孔丘的关照,庆忌可谓是无微不至的。

    若是这样,孔丘都要悻悻而去,可怨不得庆忌招待不周

    儒家的治国之法,显然并不适用于这个大争之世

    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

    若跟孔丘的治国之法一般,恢复周礼,实行所谓的仁政,怕是吴国富足起来,结果不修武备,让庆忌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周礼的那一套,早已经过时了

    。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