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40章 瓷器与茶叶(第1/2页)

    翌日,闲来无事的庆忌,就在左丞相文种,以及大工令干将的陪同下,巡视金陵山一侧的制陶作坊。

    在吴国,制陶作坊比比皆是。

    主要是为人们的生活起居,生产锅碗瓢盆那种民用的。

    像是精美的瓷器这种,基本上都是由吴国的国家把控,民间不得私自烧制。

    即便是有能力烧制,那都是违法犯罪行为,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不过工匠们也没必要为此铤而走险。

    因为在吴国,工匠的待遇是极高的。

    正如庆忌早年在求贤令中所言,凡有一技之长者,吴能用之,可赐爵封官。

    此时的庆忌,就带着文种、干将,还有一队宿卫,在工匠的们的簇拥下,进入热烘烘的工坊当中巡视。

    “大王,这是刚刚烧制出来的陶瓷成品。”

    文种接过一名工匠递来的大件陶瓷,递给庆忌一观。

    只见这陶瓷是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

    上边凋刻着栩栩如生的龙、凤、祥云等图桉,呈现出了浅白的色泽,看起来如璞玉一样。

    但,庆忌对于这种质地的陶瓷,还是不太满意的。

    “文种,你知识渊博,应该知道我华夏的陶器历史,能追朔多少年吧”

    庆忌轻笑一声,询问道。

    闻言,文种想了一下,然后回答道“上古之世,我华夏的先祖就已经能烧制陶器。”

    “算起来,也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不过那些陶器的风格朴素,多用于日常。”

    “瓷器则是从商代开始,比陶器的质地更为上乘,不过颜色也是单一。”

    “可用于祭祀。”

    庆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文种的学识,自然是母庸置疑的。

    华夏的陶瓷发扬光大的时期,莫过于唐宋明三代。

    唐朝有“唐三彩”,宋朝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明朝的宣德窑、景泰窑很是出名。

    但,华夏的陶瓷历史,着实是源远流长的。

    就庆忌所知道的,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朔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

    早在西方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华夏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陶瓷”这个名词可以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瓷器可以说是陶器的进化版。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华夏就已经出现了彩陶。

    迄今为止,在这千数百年间,除日用餐饮器皿之外,祭祀礼仪所用之物也大为发展。

    这还得益于庆忌比较看重陶瓷的发展。

    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

    之前庆忌认为要改进武器的犀利程度,以铁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所以锻造兵器的火候,就被进一步的提高。

    然后,就影响到了制陶瓷的行业。

    而早在商周时期,青釉器的出现,就已经是陶瓷的一个雏形。

    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到1200c。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

    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

    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在庆忌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