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三章 用人是门大学问(第2/3页)

    而浪费几百万米金,在他看来就是不值的。

    作为老板,追求的是商业化的极致性价比。

    而作为导演,追求的是艺术上的完美呈现。

    所以导演们说这个镜头拍出来效果会非常好的时候,老板们通常就会说这个镜头再好,值得花几百万吗能因为这个镜头,增加一千万票房吗不能就没必要。

    导演们也会牢骚那每个镜头单算都不值得,电影终究是整体艺术,要考虑整体需求。

    老板们就会说电影制作也是商业运作整体需求的一环。

    反正就是互相扯皮呗,看谁牛逼。

    这时候导演出身的老板就遭人恨了因为懂行,所以想法更多,决定权更大,大不了炒了你,老子自己上。

    干脆不懂的也就放手了。

    很多人也会拿卡梅隆举例。

    但是抱歉,有卡梅隆那毛病的导演很多,能成功的却就他一个。

    相比之下,李闲云还是更喜欢迈克尔贝,同样是商业片大导演,拍片不但不会超预算,还经常省预算。

    你只有做到老板的位置上,才能理解迈克尔贝和卡梅隆之间差别的意义所在除非你提前证明了你是卡梅隆,否则在那之前你只能做迈克尔贝。

    而绝大多数导演根本没资格证明,因为老板就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所以公司运转终究是老板意志为核心。

    也因此,李闲云对许涵盯得特别紧,严禁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增加预算。对付他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开始就给他一个低预算,然后再让他慢慢超预算。

    他适合拍一些奇思妙想的剧情片,镜头语言的运用在某些方面相当成熟,在用画面讲故事方面,李闲云自认不如他,甚至也不如容大升终究根底浅了,这两年又忙着做老板,导演方面没怎么进步。

    曹红月则相反,她一路走来不易,所以紧跟李闲云的脚步,既学习了李闲云的特长,同时作为女性,又有自己细腻的一面。她主导了新拍摄模式的制作流程,对技术部的理解也比较高,但正因为她的配合度高,太过迎合了李闲云,反而导致她的片子趋同性高,受易胜传媒风格影响较大。

    但如果易胜传媒的其他导演有了自己的发挥空间,那么曹红月受连累就会比较小,是有希望成为当前模式下最出色的导演的。

    另外还有李龙泉,殷书平,也都有自己的特色。

    李龙泉已经慢慢突破了自己动作导演的限制,整体性正在提升,可惜年纪大了,观念相对陈旧。他在网大上的成就或许可以高过院线,但是拍院线已经有些落伍于时代。所以还是将网大交给他比较合适。

    殷书平则相反,他年轻有朝气,就是底子薄,拍片时最擅长的是调动演员情绪,发挥演员演技,但基本功薄弱,又有兴趣做导演。

    李闲云始终认为兴趣是第一动力,所以觉得把殷书平送去上上课,或许对他未来的提升有帮助,说不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导演。

    至于宣东算了,他的导演特长不重要了,他终究是股东,以后还是让他负责好技术部就行。

    除此之外,制片人的习惯也要考虑进去。

    比如刘易江,他在搭班子的时候就比较喜欢用老戏骨,重内容,所以和董梓欣搭档比较适合。

    柳书文是华友过来的人,还是喜欢用明星,只不过之前一直被李闲云的意志压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