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章 新年大考将开(第1/2页)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历来人们对秦帝国二世而亡,有着诸多看法。其中,最兴盛的主流说法无疑是秦始皇帝暴政所致,二世愚蠢所为。

    可实际上,在局外人眼中,这种说法,不过是前汉那群帮闲的废话。

    承昭说的,李智云也认为很对。

    秦时百姓要的,是一个安稳种地的环境,而不是一个想要创造不世之功的皇帝。

    秦灭六国,兴亡百姓苦。

    几百年战国乱世,和平二字成为百姓奢望。

    好不容易迎来统一,可却没等到理想之中的安稳生活。秦始皇帝当然知道百姓要什么,可是,六国遗族,匈奴北胡,皆为帝国所患,他岂能视而不见。

    或许,他是想自己背负这些沉重罪孽前行,将大赦天下的美名留给继承者去做,让继承者去与民休息。

    但是他没想到,他的继承者是个废物。

    “这些也是你看出来的”

    李承昭眨巴眨巴眼睛,看起来萌萌的。

    “是史书告诉我的。”

    “坐而论道,不可取也。”李智云摇摇头。

    李承昭好似想明白什么,拜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闻言,李智云略带深意的看了他一眼。

    这个四子,着实很让他惊讶。这份智慧,有些超乎预料。不过仅有智慧还不够,坐而论道不可取。

    贞观五年是个好年,最起码对于前几年多灾多难的大唐来说是这样的。

    时间也就这么的,迈入贞观六年。

    随着距离贞观初年的自然灾害越来越远,大唐君臣们心里都是越发的放松。只要无大灾,大唐必能蒸蒸日上。

    大唐强盛,对于周边的番邦来说,只意味着一个观点。

    大唐的月亮,真他娘的圆啊

    贞观六年的开朝大会,和往年大差不差,都是中枢大臣定下各州县发展策略,由皇帝点头答应实施。

    除此之外,便是各地讨巧似的献出所谓的祥瑞。对此,李智云严厉申斥。

    “朕要的不是什么一棵树结出多少果子,朕要的是大唐百姓安享太平盛世,要的是隋末人相食之惨剧不再发生,要的是你们以身作则为民考虑”

    皇帝一番申斥,底下官员们纷纷认错,并表示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此时,礼部尚书赵慈景出列。

    “陛下,三年一次长安科举大考,定在何时”

    上一次科举大考在贞观三年,当时皇帝定下科举考试,两百分以上前三名士子在六部观政的规定,而陈叔达对此感到忧虑,并提出这样会给六部带来负担,于是皇帝便将科举大考时间定为三年一次。

    “二月。”

    “遵旨。”

    大朝至午时初,群臣在太极殿外廊下用餐。食物是皇宫供给,算是小福利。

    赵慈景端着饭盆,坐在小马扎上,边吃边喝。但是吃着吃着他就发现情况不对劲,因为身边莫名其妙聚集一大堆人。

    “诸位这是作甚,我与诸位所食一样啊。”赵慈景一脸懵,这工作餐不都一样么,有什么好看的。

    “呵呵,赵尚书这胡凳甚好啊。”一位侍郎笑脸夸赞。

    胡凳,即小马扎,此物也属于工坊出品,用的是木头和结实的麻绳制造出来,胜在小巧方便。

    “东市巧木斋买的,你若有意,可去购买。”赵慈景老实回答。

    他在朝中一直挺边缘化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