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矛(第2/2页)

    3世纪末期至1世纪初,面对英法同盟军的侵略,由苏格兰军队创建的“hiltrn”方阵在仅有少量骑兵和弓箭手的苏格兰部队中发挥重大作用。凭借这种战术,,苏格兰人在1302年“Curtrai战役”及131年“班诺克本战役”这2场战斗中取得巨大胜利。

    后来由于火枪的发明及装备刺刀的步枪在西方军队中的普及,17世纪中期长在新生武器的影响下正式退出军事舞台。

    在我国古代兵器史上使用期最久。从原始社会的石一直到大革命时期的梭镖、红缨枪,经历了漫长的战争风雨,可谓功勋卓著,历久不衰。是一种直刺、扎挑的长柄武器。由于头锋利,刺杀效果优于戈、戟,所以在冷兵器时代,一直是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之一。

    是一种纯粹的刺杀兵器。其构造简单,只有头、柄两部分。头分为“身”和“骱(jiè)”两部分。身中部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成带刃的叶,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有的脊两侧带凹槽,称“饮血”,为头刺入人体时出血进气,以减少阻力。“骸”是用来连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为防止拔时头脱落,有的矟两边铸有环状钮,可用绳穿过把头牢牢绑缚在柄上。柄有木柄和积竹柄两种。“积竹柄”是用细竹做柄,打通竹节,竹芯内填充木条,然后用绳裹扎起来涂上漆。积竹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性能优于木柄。

    在原始社会,人们把长木棒的尖端削磨成尖锐的“锋”,用来扎刺鱼、兽,这大概就是的前身。后来,人们开始用石头打制成石头,用兽骨磨制成骨头,绑缚在长木柄上,这就大大提高了的刺杀效果。早在商代已出现了青铜头,并且大量地用于战争。曾在殷墟侯家庄出土了一层成捆的青铜,每捆10支,共700余支,可见那时青铜的制造量已经很大了。殷王的禁卫兵多装备这种铜。商代的青铜不仅量多而且制作工艺已有相当水平,形体宽大,双面有刃,且雕镂精致,式样美观,不仅是实战的兵器,也堪称艺术珍品。周代的,刃部加长,锋部更为厚实,銎部减短,两侧的环取消,形式更加简化,实战性增强。那时兵车上使用的兵器最长的便是长,足有两丈四尺(周尺),称为夷。步兵使用的长两丈,叫尊。若论长度,可列“五兵”(古代“五兵”泛指五种兵器,步卒“五兵”有:戈、殳、戟、酋、弓矢)之首。

    战国时期出现了铁。铁头比铜头体长,而且十分锋利。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那时南阳一带出产的铁,质地优良,刺在人身上,就像黄蜂一样凶,蝎子一般狠。此后铁头竟长达8厘米。西汉时骑兵是军队的主要兵种之一,专供骑兵使用的长,全长一丈八尺,称为“矟(Shuò音硕)”。这种长矟一直到唐代仍被看作重要兵器,不许民间持有。

    长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古代冷兵器。随着古代战争方式由车战到骑战再到步战的演变推进,可说是三代元老。前汉时,秦国大将章邯挺刀拦截楚军,迎面碰上楚将项羽,那项羽威风凛凛,横槊(同“矟”)跃马应战。霎时间,刀槊相交,寒光凛凛,不到数合,杀得章邯浑身是汗,只得抛刀败走。项羽所持的矟就是一种长。三国时张飞用的“丈八蛇”,孙权部将程普持的“铁脊蛇”正说明在冷兵器时代,堪称为武将们得心应手的一种利兵器,自然也是军队长期装备的主要兵器。但是长也有短处,它的刃部较长,刺杀不够灵便,所以唐代以后逐渐被枪所取代。此后,虽然不再是军队的常规兵器,但仍用于作战,后来的历次农民暴动,及大革命时期的工农武装,仍主要以大刀长为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