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4章孤桐无意凤飞来(第2/2页)

    财。使得国库充盈,政事通达。可是这样的后果是怎样从此朝堂上只有一个声音,行新法也只有一个目的,敛财”

    范纯仁听着默然无语。

    是啊,国库充盈,使得胸怀大志的先帝和当今官家能够大展手脚。所以这些年斗来斗去,新党越来越得势,旧党一败涂地。

    这就是根源

    这个皇十三弟,真得敢说,可是说得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赵似还在继续说着。

    “范公,如此下去,十年,二十年后,朝堂上站立的恐怕只有口喊新法邀名,一心敛财谄上之辈。那些心怀大志、忧国忧民的贤良忠臣,已经没法出头了。”

    范纯仁猛地站立起来,额头上全是白毛汗。

    他颤抖着说道“如此岂不岂不是亡国之兆”

    可不就是

    历史上,俺的十一哥赵佶继位,开始时还装模作样,并用两党,和光同尘。结果两党天天吵、月月吵,吵得赵佶脑瓜子嗡嗡痛。财政收入也日见减少,政事更是繁琐错杂。

    没有那个耐心的赵佶干脆不装了。重用蔡京等一干敛财高手,从此国库充裕,丰亨豫大。赵佶也安安心心做起太平盛世的政和天子。

    最后的结果就是赵佶父子一起去五国城坐井观天

    范纯仁在屋子里来回地走动,就像一只在迷宫中寻找出路的蚂蚁。

    最后,他一抬头看到了赵似,几步走到跟前,抓住赵似的手,嘶哑着声音,掺杂着绝望和希望,急切地问道。

    “简王殿下,你明智慧心,能看透这些根本,应该也想到了解决之法了吧。”

    “范公,先请坐。”赵似扶着发须花白的范纯仁坐下,把自己的椅子搬到他跟前,徐徐地说道“范公。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不与民争利地充盈国库。”

    “有这样的法子吗”范纯仁惶然地问道。

    “有”赵似斩钉截铁地答道,“开源

    和节用之外,还有一个堵漏”

    范纯仁眼睛又重新恢复了光彩,“如何堵漏”

    “范公,其实朝廷的赋税,还有许多该收却收不上,在乡里、在县州就被截留。或是因为上下其手,一起贪墨;又或者是州县无能,坐视乡绅横敛。”

    “斩断那些黑手,把这些该收的赋税都收上来,国库充裕了,百姓们却没有被夺利。”

    范纯仁的胡须在一抖一抖的,“十三郎,那当如何”

    “范公,俺在秘书省查到的文档。前唐天宝年间,天下有耕地一千四百万顷。国朝呢真庙先帝天禧年间,估算有五百二十四万顷。英庙先帝治平年间,估算只有四百四十万顷。为何差了那么多”

    范纯仁沉声道,“因为国朝几乎没有彻底丈量过天下田地。所谓顷田,都是根据赋税推算出来的。五百二十四万顷和四百四十万顷,是纳赋税的田地而已。”

    “范公说得没错。小王看过一些有识之士写的奏章和书札,他们在州县任职,仔细勘查过地方实情,发现国朝各地,赋税所不加者十居七。也就是说,这四百四十万顷,其实只占天下田地的三成。”

    范纯仁沉默了一会,声音变得更加嘶哑。

    “简王殿下,当如何变革”

    “首先全面丈量土地,清查所有被隐匿的土地。其次把所有应收的赋税,包括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汇总为一条,以铜钱或银两为单位,按亩折算缴纳,并由单独机构统一征收。杜绝地方官吏乡绅们截留赋税和盘剥百姓。”

    室内一片寂静。

    这些举措跟庆历新政类似,但是更加激进,更加全面,遇到的阻力也会更大。

    范纯仁年少时亲眼目睹父亲主持新政,然后经历失败,怅然逝世。想起这些,他心情激荡。

    空气湿闷得几乎要凝成一桶水。雷声隐隐地从遥远地天边传来,一场夏季里的暴雨,正在酝酿之中,不知什么时候就降临在开封城。倾盆而下,滋润着大地,冲洗着污垢。

    不知过去了多久,一时在思考的范纯仁猛地抬起头,看着赵似,那双老迈的眼睛从未如此过清澈有神。

    “简王的志向,老臣懂了。”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赵似口念了一首范文正公的诗。

    “劲草不随风偃去,孤桐何意凤飞来。”范纯仁笑了,悠然以父亲的一句诗对道。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