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一三十三章 弯路(第2/3页)

    小厂却连虾米都不是,充其量在他们看来就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罢了,至于和对方谈合资和品牌雪藏简直就是笑话。

    不过有句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宋援朝虽然不知道自己能在南都,能在一分厂呆上多久,但他既然来了就不是来混日子的,在这个充满机会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至少现在还有时间,他想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最终能够走到哪一步。

    可惜一分厂的底子太薄了,这么多年也就是两个产品,其中一个盐汽水还只是季节性产品,销售面也很局限。至于橘子汽水,算是一分厂的拳头产品,但市场上生产同类产品可不是一分厂一家,不说外地的品牌,仅仅在金陵就有好几家本地生产橘子汽水的厂家,相互的价格、口味都差不多,相比之下没有任何优势。

    利用销售手段打开市场,这只是改变一分厂的第一步。要做事,先要稳住脚跟,让一分厂从奄奄一息中先活过来再说。

    和造房子一样,不打地基是不行的,建立在沙砾上的高楼轻轻一推就会倒下,利用销售手段先恢复厂子的元气,从目前情况来看孙耀良干的不错,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

    昨天的时候孙耀良特意找宋援朝谈过了,由烟纸店入手,直接面向最终销售终端的销售模式现在得到了良好结果,现在六个销售区域的销售虽然还未达到最终饱和,可从产品销售的结果来看,厂子里目前产量已经快不能满足需求了。

    面对这种情况,宋援朝已经决定一分厂开始三班生产,把生产达到最大限度以满足销售。可就算这样,按照孙耀良对市场的估计,三班倒生产的产品也远远不够,仅仅只是一个金陵市场,每天至少需要6000件左右的产量才能满足,这还没包括那些城乡结合部和附近县市的市场,如果加起来起码需要8000件以上才行。

    按照每天8000件来计算,一天产量就是瓶,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多,但相比目前一些大厂,比如燕京的北冰洋,沪海的正广和而言仅仅只是对方正常产量的三分之一也不到。

    达到这个产量以目前一分厂的设备和产能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数字已经是一分厂三班到最高产量的两倍了。如果不是宋援朝在正式接手一分厂的第一天就下达了全面恢复生产,并且开始抓紧囤货命令话,按销售公司目前的销售数量来计算,厂子里每天生产的汽水全拉出去都不够卖的。

    扩大生产势在必行,这是一个摆在宋援朝面前的问题,市场就在那边,看得到却吃不到这怎么行但要扩大生产就要上新的流水线,甚至全面更换目前一分厂使用的整套流水线。

    一分厂现在使用的这套流水线设备已经有快三十个年头了,比宋援朝现在的年龄还大些,这些设备还是当初一分厂的前身红旗厂初建时就在的,根本谈不上“先进”二字可言,要以技术水平来看,充其量就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技术,相比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流水线设备而言差距可想而知。

    设备老旧,效率不高,自动化程度又低,这些都是限制扩大生产的客观问题。可要想更换设备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可不是宋援朝能说了算,前面说过一方面是因为更换整套流水线的资金不小,一分厂目前根本就拿不出这些钱。第二方面一分厂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可它毕竟是南都的下属分厂,这样的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