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26章 富阳侯李让(第1/2页)

    “云睿,你们俩干嘛呢”徐景昌看完玻璃是如何制造出来后,扭头看到李云睿和梅瑾瑜正在腻歪,就跑了过来。

    “扰人清梦,当电灯泡,你就不怕天打雷劈吗”李云睿正在酝酿跟梅瑾瑜说一段情话,结果被徐景昌打断了,有些很不爽。

    “电灯泡电灯泡是啥”徐景昌听了之后,有些不明所以。

    “呃”被徐景昌这么一问,李云睿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撇了撇嘴,说道,“你要干嘛”

    “我就是想问问,照这种速度,一天能生产多少玻璃”徐景昌有些悻悻然的问道。

    李云睿心里默算了一下,开口说道,“现在开了十座窑炉,每座窑炉烧一百斤原料,需要半个时辰,一天就可以烧十炉,那么就是一万斤玻璃熔液,如果全做玻璃的话,大概可以生产五千片小玻璃。”

    徐景昌听了之后,开口说道,“五千片,一片两百五十文,一天就是”

    “一百两十五万文,折合白银一千两百五十两,一年以三百六十天算,收入大概四十五两”徐景昌还没算出来,站在一旁的李婉清噼里啪啦就说了出来。

    “四十五万两”徐景昌听了这个数字之后,有些郁闷了。

    这跟李云睿以前说的不一样啊,不是说一年几百万两的收益吗

    “现在工厂产能只开发了十分之一,技术人员需要培养,工艺流程需要探索,凡事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李云睿看了徐景昌的脸色,就知道徐景昌担心什么,于是出口劝慰道,“任何一项技术,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需要探索很多东西,最终寻找最合适的生产途径,既要有质量优势,又要有成本优势。”

    听了李云睿的解释,徐景昌点了点头,说道生产玻璃,徐景昌是两眼一抹黑,就算看了整个流程,徐景昌到现在也不明白其中道理。

    其实所有工艺流程,李云睿心里门清,他不扩充产能,就是准备开始做大玻璃,李云睿现在做的玻璃,长一尺六,宽八寸九分,换成厘米,就是5129公分,着实有些小。

    在后世呆惯了落地玻璃房间的李云睿,看到自己书房的玻璃后,就有些心烦。

    这就是既得陇,复望蜀的心态。

    但制造大玻璃,不是说用轧辊压出来就行,最关键的问题是退火。退火的目的是消除玻璃制品中的残余预应力和光学不均匀性,以及稳定玻璃内部的结构。

    简单的说,玻璃越大,预应力越不均匀,玻璃就越容易碎

    退火过程也不难,把玻璃置于480度到540度的退火窑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以缓慢的速度冷却下来。后世有各种设备监控退火温度,做起来很容易,可李云睿现在没有监控温度的设备

    知易行难啊

    没有先进的设备,就要不断测试,寻找合理问题,然后再培养工人的经验,利用人体感知来控制温度。

    也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

    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一个月,也可能半年,乃至更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李云睿也很无奈。

    “现在玻璃销售商号那边,都卖了二十万片玻璃了,按照这个速度交货,要交到猴年马月去”正面强攻不行,徐景昌开始侧面迂回,总归放着钱不赚,那就是王八蛋。

    “我改天再让他们开两条生产线”李云睿想了想之后,说道,“通知销售商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