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95章 凡人(第2/8页)

    赶,她计划再带些橘子之类的土产进京,路上走得不会太快,应该可以带上父母家眷。

    张仙姑道:“京城啊,我还怪想的呢”

    祝大也想起来京城的繁华了,说:“咱们去”

    张仙姑道:“你回来,咱们就再跟你回来,你要不回来了,你去哪儿,咱们就去哪儿,一家人总得在一块儿。”

    花姐不放心二老长途跋涉,也要跟随。杜大姐自然也是同去。祁泰父女俩却走不开,祁泰现在还得帮着算账。什么麦收、春耕,尤其是耕牛租借的事儿,这个事儿小县城的账房就算能算得清,也不太能服众,还得祝缨出个人。侯五要做护卫,曹昌是京城人。

    最后这些人都走了,锤子、石头就放养了。张仙姑有点不舍得:“他们俩怎么办呢”

    两个孩子依偎在一起,沉默地站着,安静地等待自己的命运。

    祝缨道:“一起吧。”

    两人露出了笑容来,锤子道:“我们俩能走路,不会碍事的。跟得上的。”

    祝缨道:“那就这样。对了,去问问小江,她们愿不愿意也回京看一看。衙门里有翠香,仵作的事儿也能应付一下。”

    顾同扒着门框,又怯又急地问了一句:“老师,您这是要不回来了么”

    祝缨道:“瞎猜什么我的事儿还没干完呢,什么不回来”

    顾同道:“那我侍奉老师进京”如果老师不同意,他就跟家里说要跟着去吏部补官,从家里骗一笔盘缠,跟着进京。至于补什么官,开什么玩笑从九品能干啥当然是得跟着老师再多学点东西了

    祝缨道:“行。”

    “呃”

    “不愿意”

    “愿意的愿意的”

    祝缨道:“那就这么定了,收拾收拾,咱们回京看看。”她没带多少大件的家什来,在这儿也不置办那样的,就算老两口要回京定居了,箱笼也不多。携带的更多的是一些要往京里送的特产之类。

    她又给山上送信,告诉苏鸣鸾自己会亲自进京,设法将她的事情敲定。苏鸣鸾那里又马上送来一些山中物产。

    县衙收拾行李瞒不了人,县城里都知道祝缨“升了官”,百姓六神无主,乡绅也是心里没底。顾翁倒安稳,给了孙子一大笔钱心里就平静了。其他人时不时往县衙里来打探消息,说着说着就哭了,也有百姓到县衙探头探脑,怯生生地问:“大人不会不要我们了吧”

    百姓比乡绅更想哭,祝缨来了之后,他们才敢有事儿往县衙里告状。才吃上几天饱饭呢这就要走了

    年轻的主事第二天就到县衙里来催促,见祝缨这里正在装箱,又假装只是散步,站了一会儿就回驿馆里睡觉了。

    祝缨每天要接待几十个过来哭她的人,有贫有富、有老有少,少的还好,不理就行。老的哭死在她这儿就很难收场了。她耐着性子对他们说:“朝廷不会不管大家的,我也不会不管大家的,你们看,我只是品级升了,现在还是县令呢。”

    有的人好哄,有的人就不好哄,当然也有不用哄的。项大郎带人挑着两担子的财物到了后衙,打着给自己弟弟妹妹送铺盖的旗号。祝缨这回上京,又带了物产,就得多带几个衙役,项乐、项安也跟着走。

    结果项大郎到了后衙当地一跪,双手将礼单奉上。祝缨道:“这是做什么项安”

    项大郎道:“不干她的事,是为小人的事。先父又不止生了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