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6章 成了(第3/8页)

    。”

    韦伯中道:“我不用向导,什么都是新鲜的,就随便看看。”

    听的人都笑了,章炯道:“不用向导,难道也不用通译”他刚来的时候可有一段时间才能听得懂本地的话呢。

    韦伯中这才谢过了祝缨,看小吴也穿着官服,也道了一声“有劳”。小吴忙说不敢,仔细陪着他。

    当晚,祝缨又设宴欢迎他,韦伯中休息了一个下午,晚上精神好了一些。席间,又询问了一些南府的事情,宿麦、獠人之类。祝缨也都答了。次日,韦伯中等人起得稍晚,小吴从府衙赶过去他们才醒。

    韦伯中问小吴:“城中有何处值得一游”

    小吴笑道:“有个好去处,大人请随下官来。”带着韦伯中,一路到了府学门口。

    韦伯中问道:“这是做什么”

    祝缨从府学里面走了出来,道:“登科才子,不会吝惜讲学吧”荆纲跑了,韦伯中可得赶紧弄过来讲一讲课

    韦伯中是凭本事考中而非走的门路的样子货,他讲起课来官话标准,各种典故信手拈来。府学生们也听得十分满足,祝缨给他们弄来了不少的书籍课本,那都是定了型的,所有新鲜的学问到能够刊刻永远要慢两拍。

    韦伯中长途跋涉,讲了一个时辰就有些疲倦,祝缨就让他暂时歇息,下午继续。

    韦伯中是来看情况的,硬是被她扣在了府学里直到狼兄从郎锟铻那里带来了回信:“寨子里已经准备好了。”

    祝缨就请来梅校尉,设了护卫,摆开了排场请韦伯中一同去上山。

    韦伯中欣然同意

    他们二人与梅校慰并辔而行,韦伯中让祝缨在中间,他与梅校尉一左一右,一路看着田间的水稻已抽了穗,才想起来我不是来探访的吗怎么净在府学里讲课啦

    他狐疑地看向祝缨,祝缨却忽然问道:“不知韦兄师承何人”

    韦伯中道:“怎、怎么”

    “听君一席话,好像见着了一个熟人一般。”

    韦伯中语塞,祝缨道:“韦兄与刘先生有什么渊源吗”从神态到口气都有点像刘松年,学问的观点也有点像,不过嘴没有那么毒,看起来人的城府也没那么深。

    韦伯中道:“唉,先父与刘世伯都是当年岳公门下弟子。”

    韦伯中他爹是刘松年的学弟,俩人都是岳桓他爷爷的学生。祝缨并不清楚这些文人之间的枝节脉络,因此一开始只因韦伯中的名字上过邸报,知道他去年登科了。今天安排他到府学讲课也不是为了试探,纯是觉得他一个登科的人,学问应该比小地方的强,让学生感受一下。

    听着听着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味儿,刘松年的风格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试探着说了一句。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只要不是有什么世仇夙怨,说他有点像“天下文宗”是不至于让他记恨的。

    两人聊着聊着,渐渐投机。祝缨便知道韦伯中三十岁才开始当七品官不是因为他不行,而是因为他死了爹,活活给耽误了。守完孝,刘松年给薅过去又亲自教了两年,至今身上还残存着点儿刘松年的味儿。

    出来就干七品,还是在朝里,还比较清贵,很不错了。

    一行人在途中一处较大的镇子里宿上一夜,第二天再到“边境”宿一夜,第三天就能进山到塔郎寨了,走快点儿天黑就能到。如果走得慢了,还得在山中小寨再宿一夜。

    从府衙到塔郎寨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