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51. 相似 析产别居(第4/8页)

        郭县令道“下官也是这个意思。不、不过”

    “嗯不要吞吞吐吐的,有话就说。”

    郭县令这大半天脑子都在飞速地转着,案子,刺史接管了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比刺史还厉害的查案断案高手,本州估计是没有的。但他也不能什么事儿都不做,他也想到了另一条“大人,这案子的时候不好,且又是这等事,就怕有人借机生事。”

    “详细说说。”

    “教化之类的。大人,这案子的时候太不讲究了,又涉人伦,不宜让它闹大。大人年轻有为,仕途正顺,梧州新设实是大人之功。想必是招人眼红的。”

    王司功看了郭县令一眼,心道你长进了啊

    祝缨点了点头,又继续问还有什么看法,所有人都摇了摇头,派出去的衙役还没回来,目前情况也就只能说这些了。

    花姐和小江也跟着进来了,因为花姐的关系,她们俩是被让到了侧方比较靠前的一个位置而不是队伍的末尾。她们也都不说话。

    祝缨道“好吧,先到这里。这个年”

    王、李、郭都自认倒霉。案情其实挺清楚的,在他们看来,除非衙役能够拿到什么惊天逆转的证据,否则也就这样了。看李某的样子,就是个游手好闲的男人,还打老婆,把老婆气得跑回娘家,他又到岳家去闹事儿。结果玩脱了。

    这么清楚的案子,不用特意去判,完全可以往后压一压,出了正月、至少出了十五再断。但是在梧州,这就不太行。因为他们的刺史是祝缨,等闲不压正经活。

    果然,祝缨让他们各自去安抚百姓,案子她要办,这个年也要让百姓过好。

    三人都拱手出去了,出了衙门就开始吩咐“没有什么大事,都会处置好的莫要慌乱”

    话说完才发现,大街上的人哪有慌乱的样子

    人们讲着点案子的故事,接着拜年交流各自听到的“内情”去了。

    三人对望一眼,面面相觑了一阵儿,王司功道“那咱们就也各自拜年去吧。”

    三人互相道别,郭县令很快回到了不远处的南平县衙,越想越觉得憋屈,他明明什么都没干啊不对,他明明兢兢业业一整年,去年刺史大人有小半年没在城里他也不敢松懈他可辛苦了税赋不欠,百姓乐业,南平县的糖坊也给他赚取了不少的利润,眼看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他的任期也就还剩两年了,正要趁这两年多丰润一下自己的荷包,竟出了这个事

    命案发生在他的辖下他就有责任,所以祝缨接手了这个案子他倒也不是特别的反对。因为祝缨能够将案子办好,案子办好了,他的责任也就减轻。但是实不宜闹大,闹大了还是脸上不好看。

    还有,事情是发生在糖坊女工身上的,只要摊上了这么个男人,无论换个什么别的作坊,又或者就是在内宅帮佣,这事该发生还是发生。但是沾了糖坊,郭县令心里就直觉得不得劲儿。

    糖坊可是他南平县的摇钱树。

    他怕,有人比他更怕

    回来衣服还没换,外面就有人来求见了,来的不是别人,乃是荆老封翁打头,带着两个糖坊的坊主。杨坊主是荆老封翁的姻亲,另一个张坊主也是南平县的头面人物。杨坊主出了刺史府,第一件事就是找上荆老封翁与另一位同行坊主,央他们同往郭县令处求情。

    同行是冤家,目前在梧州的制糖业里还没有冤得那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