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36. 变化 “没有城府,则君子何处安身呢?……(第1/5页)

    “又到夏天了啊。”郑熹感慨。

    他正在祝缨家里, 树上的蝉鸣像是在附和他一般。这位是稀客,打从祝缨十三岁进京,他到祝家的次数就屈指可数。

    这次前来还是为了郑川。郑川乖巧地跟在父亲身后, 与祝缨一同往里走。

    祝缨的家比起郑府来依旧称得上是寒酸, 郑熹只简单评说了一句“勉强够你住而已。”

    祝缨道“够住就行了。”

    郑熹又多问祝大和张仙姑,祝缨道“京城有点儿乱, 怕惹事儿。”

    郑熹道“再过一阵就能稳下来了。”

    祝缨知道他过来肯定不是为了闲聊, 也不是为了看自己的处住, 请他到厅上坐下慢慢说话。祝缨与郑熹在上面对坐,郑川在郑熹下面坐着。

    奉上茶之后, 祝缨说“难得您能得闲到我这儿来坐坐。”

    郑熹道“哪里又得闲了各派闹得乱七八糟,御史台见天的拿人, 京城怎么会安宁”

    “那就是有事了”

    郑熹点了点头, 问道“你可还记得彭思劭”

    “哦, 跟鲁逆有些牵连, 接下来是办他吗怪不得王大夫长用着几间门牢房, 总也不还。竟是还没个完。”

    郑熹道“大郎要被派去查他了。”

    “这一趟不远不近,倒也合适,”祝缨看了看郑川, “就是现在出门路上热了点儿。”

    郑川道“是我自己求的。”

    郑熹道“我也答应了。趁年轻, 是该多干些事。总在京城里熬着, 反而不美。”这是他自己的经验,因为出身与能力, 他早早地就成了大理寺卿,接下来的日子竟过得并不顺利。回头一看,觉得实务还是干得少了。

    别人羡慕的“积累”是权贵人家父祖的努力,郑熹羡慕的积累则是个人的经历。有时候他也问自己, 如果让他走祝缨的那条路,他愿不愿意他想他也不会拒绝。祝缨外放十几年,辛苦,但绝对值得。

    他就不肯让儿子再掉在他掉过的坑里,即便是在御史台,也得让儿子干点实务,锻炼一点能力总是不会错的。

    祝缨道“那就没问题了。”

    郑熹道“我有问题。”

    “诶”

    郑熹道“彭思劭,你必是查过了。”

    祝缨道“对,吏部、户部有关他的,我都调了档。又翻拣了他任内报到大理的案卷。不过没有派人去细查,卷面上看,倒也合格。陛下又放了话,余者勿论。我就把卷宗给封了。您要用呢,我一会儿默出来,明天早上给您。”

    不用郑熹说,郑川就离座长揖“多谢三哥。”

    郑熹对儿子说“阅后即焚。”

    祝缨道“那别的我也就不多啰嗦了,纸上写的,与实际见到的,总会有些出入,自家当心。”

    “是。”郑川说。

    郑熹自嘲地笑笑“你在他这么大的时候,早去梧州了,现在他出门,我还要不放心。”

    “我去梧州的时候您也没少关照我。他这是去捅马蜂窝了,是得小心点儿。”

    郑熹道“你这些日子安闲,倒是对了,我瞧着政事堂又要干什么事了,不会太平。”

    “您是说”

    “王相公没拦着陛下暗中清算,必有他自己的打算。我看他这是要借机整顿地方了,梧州要是有人来求到你面上,你斟酌好了再去讲情。”

    祝缨道“梧州还行,王相公没有那么严苛,吉远府那儿有些小毛病,免不得,但不值得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