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59. 理事 定了一个调子。(第2/4页)

    

    各县都有具体的数额。

    分配完了,祝缨问道“如何使君对各县的情况,应该还了解吧”

    这个,还真不是特别的了解。阳刺史道“天使稍待。”他很快回头,对手下的县令使眼色,县令开始报自己县的数目。

    王刺史也开始掏袖子,翻出具体的数目。

    在此基础上,祝缨与四位刺史又将数目做了些调整,定了一个调子。

    然后是关于征发人伕,丁役是要征的,各地冬季修渠是一件,粮草转运又是另一件。此外还有留一些备用。因为打仗,必会有临时的征发,所以要留一些民力。同时祝缨又安排“要准备冬衣、被褥之类以过冬。”

    王刺史道“是呢四城被洗劫,这个冬天难熬的。”

    又是一番商议,数目又定了出来。祝缨特意要了一些余量“今年大家都过一过苦日子吧,各衙司的俸禄照发,多余的让他们把手都缩回去,共克时艰。”

    祝缨自始至终没有提“抑兼并”的话题,却说“萧何之所以贵重,因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诸位一定要慎重。”

    众人唯唯,阳刺史看了王刺史一眼,两个难兄难弟都被折了点面子,交换一个眼神,想要晚上再私会一番,商讨一下如何应付这位“天使”。

    祝缨又说了“陈放,念。”

    陈放念的是从吏部那里抄来的名单。

    祝缨道“还差了不少,要做事,须得先把人补齐了。”

    要说北地百姓也是倒霉,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有了灾荒,本以为朝廷赈个灾就完事儿了,没想到从此再没有了安宁日子。不但生活变糟糕了,管着自己的官员三天两头的换。

    开始换了一批,说是把贪官给换了。不幸先帝驾崩,跟鲁王沾边的又被清洗了一批人,再换人,又来了为什么抑兼并、新法之类的官员们再互相揭老底儿,又清掉了一批人。

    如今北地四州还缺着不少人,得补。

    她先把自己的学生们能提的提一到两级,能暂做一地的主管最好,这些人她是用过的,做些庶务是极佳的。再有缺,就地再选。

    祝缨道“选资历够的,再考个试吧。本地良家子,都可以报名。要快”

    阳、王二人无可奈何,只得暂时依从,祝缨说得对,他们今年进京的考核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祝缨能扛了这个事,他们倒也愿意先听一听。王刺史腹诽了一句形似阉人。阳刺史腹诽了一句神似纨绔。

    虽然祝缨这个“考试”很有点王云鹤的味道,但是“本地良家子”,好像又

    然后是安排监督,她有四十个北地子弟可与本地沟通消息,又指派苏喆、卓珏、陈放等人为她收诉状,凡有冤屈之事,都可以报过来,由她来核定。苏、卓、陈、项等人以及祝青君,每人配几个本地子弟,以方便传递消息。

    一切安排完毕,祝缨笑道“正事说完了,各位用过了饭再走吧。我这里有从京城带来的一坛好酒。”

    刺史们推辞不得,只得留下。

    祝缨又对顾县令道“为我将郑翁留下。”

    郑翁一直在屋子里干听着,也听出自己的心得这倒像是个干事的人。

    他是个经营家业的乡绅,平素需要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