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百八十章 线索(第1/2页)

    “江队,这是我们技侦的报告,您签一下字,您只能在这里看。看完了,我得带回去。”一份盖着章的文件袋放江远面前,穿着警服的技侦男的表情柔和,但语气略显生硬。

    江远趁机将情商收回来养着,再点点头,当场打开了技侦的报告,然后再拿出旁边的另几份报告对比来看。

    嫌疑人张伟力的盗窃并不是无迹可寻,恰恰相反,要调查清楚他的行迹,是非常容易的。只看值不值得。

    这里不仅是警力配置的问题,还有各级权限的应用级别的问题。

    像是技侦的权限,通常来说,就是刑事案件的最高级了,但一般也不会用满。最典型的就比如电话监听,一般的案件根本不会启用,批准的等级也很高,也别指望批准的有多快,有的单位的要求,甚至是在案件符合规范的条件下,用尽其他一切手段后,才可以启用。

    类似的,还有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不到一定的级别,就只能拿着公函问问题,跟问chat似的,效率还低。现在搞的如火如荼的“大数据侦查”,基层能用到的,允许被用的数据都不会太大。

    而在权限方面,江远因为做了多起部属的案件,还做过禁毒和国保的案件,且数次出国办案,系统内给予的级别已经非常高了,所以,崔启山根本挨都挨不到的情报,江远就可以得到。

    这些东西用在盗窃案里面,就不是杀鸡用牛刀了,纯粹就是杀鸡流水线。

    第一波被筛出来的就是6名收赃人。

    虽然跟商场不太一样,但收赃的人毕竟是打开门做生意的,总得让一部分人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才有赚钱的机会。

    而他们的防火墙,也不像是普通的犯罪分子那样以销声匿迹为主,主打的还是一个“仅道内人可见”,不管是微信里收东西的,还是开门市部的,或者弄个二奢牌子的,核心都是指着证据不足,起诉困难。

    另外,现在搞职业销赃的也是越来越少了,多数也是游走型和兼职型的。要说有什么共通性,也就是警察来了的时候,装作我不知道的销赃者是越来越多了。

    这种人,固定证据和起诉的成本都更高,加上他们的社会危害性相比入室盗窃或者抢劫这种刑案本身不是特别大,被抓捕的几率也就比较低。

    警察大部分都是有空了,碰上了,或者有专项行动的时候才抓。

    但这次是江远办案,内耗的问题自有人去消化,江远只需要念出二字真言即可我要

    他要,就会有。

    这也是江远比较熟悉的人生剧本。

    就是被逮捕的几名销赃人有点懵逼。

    审讯室里。

    涉案金额最高的赵老板一脸的冤枉“政府,我销赃了,我承认。但我真的都准备跟你们联系了,我手机都拿起来了,想着弄点证据了好说话,我正准备着呢,你们的特警就冲进来了您看我的通话记录,绝对有一个你们的电话,我就是没等通,给挂了”

    崔启山亲自审讯,问“就是说,你想举报同行,但电话没通就给挂了。”

    “是自首,我是想自首”赵老板坚定的喊。他是懂法的,所以知道自己人赃并获,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就想争取一个自首。

    崔启山撇撇嘴,自然不相信他会直接自首。打电话倒是有可能的,但多数也是为了举报同行。崔启山遂道“电话没打通,就相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