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一章:三重异象,京城轰动!(第1/2页)

    京城之中,早就已经人潮汹涌。

    自儒道被仙门打压以来,圣院被封印,大儒被捕杀,一个个薄有名气的读书种子,或是被废,或是自我放弃儒道自此,儒道进入前所未有的低估。

    虽然如今大周还是靠文人来治理地方,占据朝堂高位的也是儒生,但是现在的儒生和当年的儒生,早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有人曾言,儒道已死

    这是何等的悲怆

    儒家被打断了脊梁骨,已经许多年没有出过什么人才了。

    而如今,却有人亲口道出圣言,引得圣贤共鸣,显出异象,震撼全城。

    “好一个岂曰无名,青史为证,山河即名,什么样的人能说出这种话”

    人们还在咀嚼这句话。

    越是咀嚼,越是觉得有大气魄。

    放在多年之前,儒道昌盛,说出这番话固然也会让人震撼,却不至于有这种效果。

    但恰恰此刻正是儒道千万年来最低谷,还有人能道出这等圣言,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诸位且看,圣贤之光,萦绕全城,唯独皇宫之中,没有半点动静,说明道出圣言之人,多半就在皇宫之中”

    有个秀才大胆猜测,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极有洞察力。

    “多半是了可到底是谁呢”

    “今日皇宫之中,定然发生了大事,传言说,仙门威逼,要立第七国,莫不是”

    “嘘,仙门之事,我等莫要妄言”

    读书人不是傻子,反而聪慧非常,他们展开联想,很快就接近了事实真相。

    可是却不敢深入想下去了。

    如今的儒生,脊梁骨是断的,早就习惯了在仙门的威势下匍匐。

    哪怕是在背后议论,也需要胆量。

    沉默。

    长时间的沉默之中,隐藏着的是一股深深的悲哀。

    本该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天下的读书人们,竟然失去了说话的胆量。

    这是何等悲哀

    书生们的心是敏感的,他们品尝着内心的悲伤,嘴里满是苦涩。

    而恰恰就在此时,天空之中,忽然之间射出数十道光柱。

    轰

    白光璀璨,一道道光柱冲霄而起。

    随之响起的,是那弥漫天地的读书声。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是论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诗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易经。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这是礼记。

    那郎朗的读书声,仿佛从上古传来,穿越了时间长河,穿越了破败的灰尘,在这个沦落的时代,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芒。

    文人们怎能不落泪

    一时之间,涕泗横流,仿佛梦回万年前,那时他们也能书生意气,指点江山

    但这天空之中的异象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眼泪而停止,在那神圣的光柱之中,是一尊尊威严的雕像。

    或是老者,或是中年。

    他们手持戒尺,书卷,毛笔

    “圣贤投影”

    见到这一幕,文人们简直疯了。

    一时之间,全城之中,也不知道多少人拜倒

    这是上古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