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7章 谁提问题,谁出方案(第2/2页)

    位同僚,坦诚的说道。

    朱高煦身份特殊,他不敢做过多的评价,只好引用刑部尚书夏恕之言。

    彻彻儿山之战过后,天下人皆知朱高煦打仗厉害,极具军事才能,但其在治政方面能力如何,却没有具体的功绩。

    过去五年,齐泰常听身边同僚或朝中官员议论燕王世子朱高煦有经天纬地之才,言其对朝廷某些政策的更新与完善贡献了许多功劳。

    故而,齐泰对于朱高煦之治政才能的认知,始终停留在耳闻的程度,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或具体事件的参考。

    今日一见手稿,顿时惊为天人。

    待他的话音落下之后,看完手稿的黄湜简直如喝醉了酒一样,面色潮红,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道“世子眼界高远,科举革新若成,天下读书人之幸矣”

    另一边,看完手稿的练安与夏原吉皆沉默不语。

    又半个时辰之后,手稿被在场众人传阅了一遍。

    到这个时候,文渊阁里已充满嘈杂的议论声。

    激进派认为,朱高煦的手稿涵盖了科举革新的各个环节与具体细则,朝廷完全可以照此思路来制定科举革新的章程。

    黄湜甚至打算,明日常朝便向请朱元璋请旨,愿意跟随朱高煦推行科举革新之制。

    保守派觉得,朱高煦的手稿确实详细,很有可取之处,但科举革新并非一日之功,不能急功近利,而具体革新的细节,并非在这文渊阁议论一番便可决定,需要徐徐图之。

    “我等在此商谈已有一个多时辰,几位老尚书年事已高,可先回去休息,明日再议也不迟。”

    朱高煦见郁新、郑沂等几位老臣精神不佳,一脸疲惫之相,只好让他们先回去。

    待众老臣离开后,朱高煦觉得这样讨论下去效率太低,便起身说道“诸位,革新科举乃是为了天下的读书人,更是为了大明江山,关乎国运,必须听取各方意见之后而制定最佳章程,否则就会空谈误国诸位以为然否”

    见众人皆不敢言,朱高煦懒得废话,继续直白的往下说道。

    “皇爷爷陛下命我父王三日后拿出科举革新的章程,我等奉父王之命商讨的乃是科举革新之章程,而非讨论是否推行,或者如何推行。”

    “在场诸位,皆为国之栋梁。既然我等皆为朝廷效力,那就不能推卸责任。以后议事,谁提出问题,就请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才是忠心办事,为国效力。”

    朱高煦说到这里,刚才激动的众人大都面露肃容,甚至个别人露出了担忧与惧怕的神色。

    “既然刚才有人说要徐徐图之,那么该如何徐徐图之明日,此时此地,我要听到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请诸位记住,三日后我等必须拿出科举革新的章程”

    朱高煦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要抢在朱元璋龙驭宾天之前,把科举革新的事确定下来,否则以后遇到的阻力将会超乎想象的庞大。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