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4章 重启五等爵(第3/4页)

    王嫡长子封长子,可世袭郡王,其余各嫡子封镇国将军;庶出之子,降二等为辅国校尉。

    镇国将军嫡长子,降一等,封辅国校尉;余子皆降二等,封奉国中尉。

    辅国校尉嫡长子,降一等,封奉国中尉;余子皆除宗室籍,复归平民之身。

    奉国中尉嫡长子继承奉国中尉之爵,余子皆除宗室籍,复归平民之身。

    这一点很重要,复归平民之身,意味着不再享有朝廷给予的宗室岁俸,需要自食其力,自谋生路。

    换言之,可以参加科举,从文从武,经商务农

    朱元璋特别规定,允许这些身上流着皇家血脉的特殊平民,在左或右肩处绣上朱红色的带有“朱”字的日月图案,以显示其出自皇室的血脉。

    此外,亲王由旁支入继者,取消旁推之恩,原为郡王者,除嫡长子外,其余各子仍袭镇国将军爵位,不得进封郡王;镇国将军入继者,其余各子仍袭辅国校尉爵位。

    由郡王入继者,原郡封再袭之例也需取消。

    朱元璋还另外修订了关于处罚宗室的规定。

    对于那些自持超品地位,多行不义,违法乱纪,影响恶劣的宗室,若是亲王则降为郡王,若是郡王则降为镇国将军,若是镇国将军则降为辅国校尉,其他照比例,直至贬为庶人。

    换言之,以后宗室子弟犯罪,朝廷必须根据其所犯罪行,轻的降爵,重的革除宗室身份,贬为庶民。

    而最新版的祖训里,并没有宗室子弟继承爵位需要考核的规定。

    也就是说,朱棣刚才所言的“考核”,乃是他新增的规制。

    “陛下圣明”

    忽然,周王朱橚的一声高呼,盖住了朝堂上各种小声的议论。

    韩王朱松也紧随其后,高呼道“陛下英明”

    朱棣点了点头,对识时务的朱橚、朱松非常满意。

    其他宗王与勋臣也不得不表态,纷纷发声,表示拥护朱棣的决定。

    片刻后,朱棣望向郁新,接着道“郁卿,朕现在可以回答你刚才的问题了。”

    “新增置的子爵、男爵不再分等,且为流爵,定子爵岁俸三百石,男爵岁俸二百石。”

    “微臣户部尚书郁新,谨遵圣谕”

    郁新恭声跪地领旨,然后起身退回了班序。

    按照朱高煦的设想,重启五等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分封异姓功臣于海外建国的制度,激起大明官兵马上博取军功,光宗耀祖,福泽子孙的斗志。

    另一方面,针对中低层官兵,将子爵、男爵当成一种荣誉,享有部分高爵者的特权,如上书朝廷、见官不拜之权。

    如此一来,便可以给中下层官兵,一个博取低阶爵位的动力。

    朱棣考虑到六部堂官的可能会联想到其他的事情,于是开口接着道“至于外戚爵,照旧制,仍为流爵。”

    外戚就是皇帝母亲或妻子的娘家。

    历史上的明朝,皇后嫔妃大多选自平民或品级较低的官宦之家,因此外戚地位大多不高,且没有什么爵位,而皇帝常会以封爵的方式,提高外戚的地位,以示恩宠。

    至于封爵高低,以及是否授予外戚实权,全凭皇帝一言而决。

    如此方能体现出“恩由上出”,以示天子恩典。

    朱棣目光落在礼部尚书郑赐、吏部尚书张紞身上,接着说道“礼部、吏部听令。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