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番外:赵王庶子朱瞻塙与汉王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袭(第3/7页)

    讨,打下了数县之地作为立国之基,然后励精图治,化夷为夏,步步为营,历时十八年,为赵王国打下了整整三府十九县之地,留下了一百一十二万的军民国人,其中包括三十余万归化民。

    辟土服远,武定四方,如此功绩,确实符合他的谥号“桓”。

    不过,朱高燧这样的成就,与同样就藩在孔雀半岛的蜀献王朱椿薨于乾熙元年相比,仍旧差了一点。

    蜀献王朱椿的开拓之功虽不如朱高燧,薨后仅留下有两府十二县之地,但其文治特别厉害,治下归化民的数量是孔雀半岛上众大明亲王藩国之中最多的,约有六十余万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赵王国虽然只有三府之地,且从法理上说地位等同于大明一省,但毕竟是国民人口过百万的亲王藩国。

    因此,乾熙帝朱高煦依据皇明祖训,下诏册封从庶子一路升为嫡子的赵世子朱瞻塙继位为王。

    乾熙九年七月,魏郡公徐钦、礼科给事中虞祥出任正、副使,持节漂洋过海,前往赵王国正式册封赵世子朱瞻塙为赵王。

    至此,朱瞻塙完成了从赵王庶子到赵王的逆袭,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二任赵王

    二、汉襄王朱高炽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袭

    在穿越者朱高煦影响下,被改封为汉王的朱棣嫡长子朱高炽比历史上多活了四年。

    但与历史上相同的是,他依旧猝死在寝宫之中,只不过是汉王宫而非历史上的大明皇宫。

    永乐十五年,汉王朱高炽就藩于孔雀半岛。

    按照规矩,每一位大明亲王就藩建国之前,朝廷都会派出一个卫的兵力为就藩的亲王打下一片土地。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具有开拓性质的卫军,要么本来就是这个亲王的护卫,比如洪武年间册封的楚王、蜀王等。

    要么就是在亲王就藩后,直接划归为该亲王的护卫。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比如孔雀半岛的西南、东南两部,以及沃洲西海岸及东海岸等地,朝廷有意在那里布置军事据点,自然不会把精锐卫所划归为亲王所有。

    任何一位大明亲王在建立封国之初,皆需要征讨土着,扩大疆域,开辟府县。

    朱高炽在抵达封地后,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打下了五十多座土着人的小城。

    他能有此成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大明的火器过于先进,非当地土着所能抵挡,另一个原因是这种小城多数与大明本土境内的乡城、镇城差不多,稍大一点的也不过相当于大明的县城。

    若非朱高炽麾下可用的兵力有限,恐怕一年下来他的开拓成绩绝对不止五十多座小城。

    孔雀半岛并非华夏故土,跟随汉王朱高炽来到这里的绝大多数明人与当地土着语言不通。

    朱高炽要想在封地立足,建立可以传给子孙的基业,就必须化夷为夏,步步为营。

    因此,他在治理土着上用的心思与精力、时间,要远远大于开拓。

    这并不是说朱高炽就停止了开拓。

    他把第一年打下来的地方改编为两个县进行治理,从第二年开始放慢了开拓的步伐,着重培养新的基层军官,以及在化夷为夏方面下功夫。

    如此数年后,时间来到了永乐二十年,汉王世子朱瞻基在一次针对土着大城的攻伐战中,展露了其强大的军事天赋。

    按虚岁算,这一年,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