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八十九章:乾熙十八年,恒寒气候不远了(第3/4页)

    黎利的手,完成了对扶南半岛南部三个小国的祸害。

    就这样,乾熙十六年十二月初,兼并三国的黎利僭称大越皇帝,建立黎氏越国王朝。

    从乾熙十二年到乾熙十六年,四年的时间,扶南半岛上因为思任法、黎利等人掀起的战乱而死亡的土着人数超过了一半。

    那时朱高煦见兼并扶南半岛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乾熙十七年二月初颁布讨伐黎利的诏书。

    在大明正式举兵讨伐黎氏越国后,黎氏越国内部爆发了很多叛乱。

    同时,孟甸与孟挝境内的东吁、木邦、景迈等土酋豪强也趁机掀起叛乱。

    经过乾熙群臣的努力,两孟境内的叛乱在乾熙十七年九月彻底剿灭,至于黎氏越国则在十一月被消灭。

    这次战争结束后,朱高煦派锦衣卫密探粗略统计发现,这时除了交州布政使司辖区外,包括两孟在内,扶南半岛土着人数仅剩四成上下,也就是两百六十万左右。

    而且,剩下这两百六十万土着之中的半数,都躲进深山老林避难去了,其余半数之中的大多数人皆是心向大明者。

    也就是说,在乾熙十八年年初的时候,两孟、两暹合计面积超过十个淮西省的土地上,仅仅分布着两百六十万的土着,且大部分土着心向大明。

    这个时候,正是郡县扶南的绝佳时机,朱高煦不可能会放过。

    他之所以执着于兼并扶南,是因为再过十余年,大明就会进入“恒寒”的气候

    明史五行志中明确记载“景泰四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东、河南、浙江、直隶、淮、徐大雪数尺,淮东之海冰四十余里,人畜冻死万计。五年正月,江南诸府大雪连四旬,苏、常冻饿死者无算。”

    由此可见当时气候严酷到何种程度

    虽然朱高煦不记得历史上大明是从景泰四年开始,气候环境正式进入“恒寒”时期的,可他却清楚的记得,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小冰期”。注1

    正因如此,他对明朝史料上的恒寒记载印象深刻,不过他只记得大概的时间是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几年后。

    朱高煦估算,在十二、三年之后,整个华夏就会进入恒寒的气候,开始被小冰期支配。

    小冰期时代的特点就重点体现在它的冬天气温异常的寒冷,而夏天虽说没冬天那么冷,但气温也是大幅度降低。

    两广气候温和,就算是冬天温度也在二十度左右,但是在小冰期,连福建、广州等地都下起了一尺厚的大雪。

    众所周知,在大多数情况下,天气寒冷的同时也会带来干旱,而由于“小冰期”时代天气整体气温下降,整体天气都以干旱为主,夏天也不例外。

    于是,连原本高温多雨的夏天,天气也异常干旱,甚至会连续多年不下雨。

    据史料记载,在小冰期时代的大明各地,如山东、河南、江西等都有着不同情况下的灾情,较轻的大概是两三年不下雨,严重的甚至十年没有下雨。

    长久干旱对农业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久旱造成的后果则是哀鸣遍野,荒民四处流窜,大明王朝的整个天下陷入了动乱之中。

    朱高煦让郑和从海外引进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就是为了应对将来必然会发生的天灾。

    否则,饥民就只能啃树皮、吃土,吃一切能吃的东西,甚至易子而食。

    大旱之后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