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九章 调军(第2/3页)

    量,咱们该如何是好。”

    盛长槐瞧了瞧王韶,又瞧了瞧跟着他来的包雄,问了一声。

    “包节度,你是雄武军节度,你是如何想的。”

    包雄父族部落,随着熙州纳入大宋统治,以前想要回归吐蕃部的少部分人,早已经转变了念头,部落无论是放牧还是做工,生活质量节节攀升,比起当初唃厮啰在的时候,吐蕃最后的荣光时刻,部落生活也比之要好很多。

    本来包雄部落就汉化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包雄在说什么,基本上已经全员改了汉姓汉名,处处以大宋人自居,毕竟底层民众最现实,当宋人能过好日子,谁还愿意当羌族。

    这也是多亏了盛长槐,力排众议,也算是千金买马骨,就是为了给新附的部族做个榜样,将包雄部落视为羌化的汉人,所谓历史渊源,文人一张嘴,随时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证据。

    这也是包雄父族部落如此快速汉化的原因,他们也是信了盛长槐的说法,他们这个部落,本来就是流落到草原的唐人,因大宋立国之前,军阀割据,为了活下去,才不得不装成羌族人,也是为了不让人另眼相看。

    这次正式回归,相当于认祖归宗。但是他们也是刻意没去想一件事,那就是包雄部落的历史,不过才几十年,几十年前包雄父族部落形成的时,还是靠着兼并其他小部落发展起来的。

    这其实也正常,草原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民族观念,谁能叫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听谁的,吐蕃帝国都亡了多少年了,他们又没有什么史书之类的东西,谁又能知道自己祖上到底是什么民族。

    就算知道,那也无妨,从一开始的匈奴,到隋唐时期的突厥,在到现在的契丹,光北方草原上,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民族,可能今天还是契丹人,明天就是女真人了,后天就是蒙古人了,谁又能说的准。

    哪个部落壮大了,收拢兼并的小部落,过段时间就都忘记了自己原先是什么部落的人,可能有的人祖祖辈辈,从古至今,不知换了多少次民族成分了。

    在比如说,这年头的的女真人还是完颜部,后世我大清,估计没几个完颜姓吧,后来的叶赫纳拉,爱新觉罗这种氏族,谁知道怎么来的,哪怕是最嘴硬的专家,也承认后世大清和现在生活在辽东的女真,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还真没关系。

    吐蕃部落这边也不例外,所谓羌族,不过是大宋给吐蕃诸部游牧民族的叫法,其实人家也分的很细呢,有烧当羌,东女羌,党项羌各种叫法,其实也相当于不同的民族,底层牧民今天归顺哪个部落,他们就是什么羌,没什么分别。

    其实投靠大宋,大不了以后叫个宋羌,有什么所谓,当汉族人,当羌族人,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分别,吃饱穿暖才是最大的事情,活下去最重要。

    更何况,自称宋人,可以优先进入秦州工业园做工,该怎么选,底层民众当然不会那么傻,不就一个称呼吗。

    包雄部落的人明白,秦风路百姓也明白,包括盛长槐在内的高层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彻底让包雄部融入大宋,真正成为大宋的一份子,至少需要两代人的努力,现在都是在掩耳盗铃罢了。

    所以包雄这会子也表情凝重,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侯爷,咱是什么身份,您又不是不清楚,兵部文书一到,咱一点选择余地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