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60章 京师震动,举国沸腾(第2/3页)

    张魁。

    张魁心知肚明,感激于皇帝隆恩,自然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效死之心。

    当然,他这个年纪,若再去河北,基本上可以断定,是难以再返京师了。

    张魁又向眼前举子振臂高呼道“后日,陛下将再次御驾亲征河北,北伐燕云,开创我大燕万世基业

    我大燕圣君,虽不曾效彷前宋太祖皇帝,盟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圣君却设立养廉田制度,云不经科考晋身不可为官、为官者不可清贫、朝廷丰厚供养而使其不盘剥万民不贪污公款,此等隆恩,实则远甚于宋之养士,汝等举子日后为官,当可体圣君仁爱万民之良苦用心”

    如果说北宋王朝的养士,为给士绅阶层整体的特权,导致压力向下传导,最后压榨的还是黎庶百姓。

    而王霖将此改良为“养廉”、保证为官者廉洁从业,本质上说是一个道理。

    不过,前者受用的群体太大,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且让民不聊生。

    而后者,只要操作得当,必定能以最小的代价杜绝整个官僚阶层的整体腐化。

    虽然高薪养廉不是万能的钥匙,但王霖相信,只要辅助以强力的监督体系,慢慢也会发挥作用。

    至少,对于整饬吏治是有好处的。

    养廉田一事尚未在普通士林中推广开来,张魁选择在这个场合公之于众,无疑是想借举子的口,来为王霖正名,也消除一些读书举子的忧虑。

    不然,他们十年寒窗为了什么辛辛苦苦中举、中进士,却得不到半点的好处,皇帝再说得天花烂坠也无济于事。

    人,尤其是读书人,毕竟是趋利避害的高级生物。

    果然,张魁的话引起了在场读书人的热议。

    王霖与张魁相视一笑,张魁躬身道“请陛下入学生陋室,奉茶”

    王霖笑吟吟点点头“朕此来,一为探病,二为与伴山公说些事。”

    王霖在张魁家停留接近一个时辰,两人具体谈了什么,外人不知,即便张家门口依旧有数百举子迟迟停留不去。

    但随后就传出了一个令天下读书人为之欢呼雀跃的消息。

    其一,经大儒张魁、程远景、周子宴等进谏,皇帝恩准,因大燕皇朝新立,将于今年秋加恩科会试、殿试,为选拔人才充实朝廷和地方衙门,进士员额将不少于1000人。

    其二,进士殿试,皆不黜落。三甲五榜,上榜者皆为天子门生。

    其三,经认定,寒门举子在京会试、殿试期间的食宿开支,由皇帝内库承担。中进士者,皇帝还将赠予议程。

    整个京师朝野为之震动。随后,也必将举国沸腾。

    宋朝大幅增加了科举录取名额,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仅进士一科取人近万名,平均每年达四百五十余人。

    与之相比,唐朝总共取进士总数才六千多人。

    不过宋仁宗对进士名额做了限制,规定每科不超过四百人。

    如此加恩科,且将恩科录取员额扩大到1000人以上,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讲,无疑将成为最大的福音、恩赐,将有更多的人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走进官场。

    而大怂王朝的科举取士是相当费钱的。

    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等寒士在科举及第者中是极少数,而且他们也并非贫苦农民出身。科举所需的经济开支,不是一般百姓所能负担。

    王霖以皇帝内库资助寒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