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42章 举国之怒与赵佶的最终结局(8)(第2/2页)

    旨就地正法。德康畏罪自尽,至于前宋皇八子赵棫,被裹挟谋反,其罪可恕,朕命人将其押解到京,由朝廷三法司依法论处。其他诸多处置,锦衣卫下一步会具体奏陈,朕不再赘述。”皇帝轻描淡写将洛阳的事通报出来,政事堂内李纲五人面色无不震动。

    瀡尤其是李纲,他面色苍白,缓缓拜倒在地“老臣有罪,老臣之姻亲涉案谋反,老臣自知难辞其咎”李纲要乞骸骨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王霖生生打断了“好了,李相,经锦衣卫查证,此事与你无关,德康女并不涉案,朕不会牵连无辜。你安抚好你的家眷便是。不必多想。朕此来,是想与诸位讨论一番,该如何处置宋皇赵佶,对了,赵佶已经在往燕京来的路上。”李纲沉默了下去。

    他虽然感激于皇帝的宽宏大量和无比信重,但毕竟他是石家的姻亲,与此案主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必须要回避此案。

    而实际上,纵然皇帝不怪罪、不牵连,接下来,李纲定要面对朝中御史的讨伐弹劾。

    李纲一时头痛如搅。瀡政事堂内气氛变得复杂凝重沉闷起来。如何处置前宋皇帝赵佶这可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表面上看很简单,既然赵佶参与谋逆,明正典刑即可。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杀赵佶容易,可杀赵佶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大。首先,赵佶的几个女儿都在后宫韦妃,皇帝与赵佶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复杂。

    瀡其次,赵佶参与谋逆之事非常隐秘,就算是朝廷将案情公之于众,也未必能让天下人信服,反倒会认为是皇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毕竟一个幽禁在深宫的前宋皇帝,一个举国皆知软弱无能的人,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他敢起兵谋反。

    其三,前宋虽然是过去式,大燕朝纲鼎盛,但前宋毕竟统治中原数百年。

    而且皇帝先前昭告天下,善待禅让皇位的赵佶,言之凿凿,此刻将其杀之,对皇帝的清誉不利。

    可不杀赵佶,却又带来另外的问题,只要赵佶不死,赵宋的影子就一天不会磨灭,日后难保会再出类似的乱子。

    尤其是皇帝到底是怎样的态度,内阁诸臣不甚清楚,所以他们合计良久,才由吴敏出面躬身道“陛下,赵佶谋逆之事,须经三法司审定才可定案,此时说处置赵佶,是否为时过早”

    “锦衣卫的奏陈过几日就能上报内阁”王霖环视诸人,面色深沉道“诸位不必讳言,赵佶到底该如何处置,朕在将本案移交三法司之前,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rg

    rg。rg,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