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一章 我来抠(第1/2页)

    联合诊所。

    刘三全擦着嘴上的油花,平时过年过节,都难得能吃上肉。也得亏张远材家里条件好,今天他是沾高源的光了。

    他赶紧把高源请进去,称呼也变了“来来,高大夫,你是头一次来我们联合诊所吧,我给你倒杯水啊。”

    高源环顾四周,内心感慨,这么多年了,他又回到了这个。

    刘三全把自己的搪瓷杯子涮了涮,然后倒了杯水,给高源拿了过来。

    高源拿出自己的小包,说“我今天是过来给村里人抓药的。”

    “哦,好。”刘三全朝里面喊“何雨,出来登记,照方抓药。”

    “哦。”里面答应一声,跑出来一个扎着辫子的姑娘。

    何雨,联合诊所里唯一的打杂工,女性,18,未婚。负责抓药,登记,收钱,搞卫生,晾晒药材等各种杂活。

    何雨出来,对着高源点点头。

    高源把小包递给她,想到了上辈子他刚进来就是跟何雨一起在联合诊所打杂。他干粗重活儿,女同志干轻快活儿。

    何雨拿出诊疗本,一一登记,按照方子收费两成。

    新中国成立后,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群众第一次翻身当家做主,所以大家的积极性特别高。

    积极性一高,创造性也就来了。从晋省高平米山乡开始,人民群众自发弄出了一个集资办医疗的举措,而后推广到了全国。

    每个高级社的筹款金额是不一样的,拿高源他们高级社来说,是每人出每年出一块钱,再从高级社的公益股里面再出一块钱,这样每人就有两块钱了。

    把这些钱集中在一起,跟联合诊所签约。以后每次看病抓药,集资的公益金里面出八成,剩下两成由自己支付。

    这就是集资办医疗。

    这种模式,极大程度解决了没钱看病的难题。几千年的历史中,还从未有过底层老百姓不用为没钱看病而发愁的。

    这就是群众的智慧,人民的力量

    高源问何雨拿了纸笔,他要把杨家爷爷的二诊方写出来,这是他负责的。杨家爷爷的水肿是消得差不多了,但是脾肾之伤,还需要治疗。

    高源处以六君子汤,去甘草,加苍术、厚朴、炮姜、熟附子。写完之后,他把处方和杨家爷爷的诊疗本交给何雨同志。

    这时,刘三全端着自己药箱子出来了,他对高源道“高大夫,下午我要去乡里巡诊,就不招待你了。”

    “好。”高源点了点头,高级社跟联合诊所的大夫是有协议的,需要定期去村里巡诊治疗。平时五天一次,农忙时候三天一次。

    刘三全正收治东西呢,外面走进来一人,年纪也不大,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哎,胜利来了啊”刘三全向那人打招呼。

    那人板着脸,提醒道“工作的时候,要叫同志。”

    刘三全无奈道“好,胜利同志。”

    李胜利点点头“三全同志好。”

    刘三全给高源介绍“这是我们诊所的李胜利大夫,下午是他在诊所坐诊。”

    高源看向他,伸出手“你好。”

    李胜利伸出手,询问“你是”

    高源与他握手“高源。”

    李胜利眼睛微微一眯,手上突然用力,就怕高源跑了似的“你就是高源久仰你的大名。”

    感受到手上传来的压力,高源神色未变,他说“我也是。”

    李胜利疑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