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四章 漏雨(第2/4页)

    到两人过来才松一口气,迎上前跟唐为民见礼。

    袁大使上来拱手笑道,“唐大人您看,都晌午当口了,小人在玉禾楼备了点薄酒,请唐大人和庞兄弟赏脸,先吃些酒菜再查如何,反正仓都在这里,也是跑不了的。”

    庞雨自然不会这时去喝酒,多欠袁仓子一个人情,有些话就不好开口了。乘着唐为民还没说话,便抢在前面道“饭就不吃了,仓储乃一县要务,我等职责在身,今日正好又是查仓的时候,被人看到我们在外饮酒,知道的说袁大使会待客,不知

    道的还以为我们敷衍塞责,传出去污了袁大使名声,在县丞大人脸上也不太好看,还是先去各仓看看,这是在下浅见,到底如何还是唐大人说了算。”

    袁大使听了一愣,似乎没想到庞雨说出这么一番话,收了礼还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连忙看向唐为民。唐为民微笑看了庞雨一眼,稍稍思索便出来打圆场道“庞兄弟说的也是,那唐某先看进出仓的文册,袁大使你便陪着庞兄弟在各仓查一遍实物。眼里不要光看此次巡仓,

    庞兄弟少年人杰,很得县丞大人看重,袁大使你以后还要多来往。”

    庞雨知道唐为民是给机会让袁大使单独公关,既然唐为民开口,那袁大使只得应了,叫旁边一个守仓夫开了大门,领着几人进了仓。

    唐为民和帮闲直接进了大门左边的门房,袁大使则陪着庞雨往预备仓的仓房走去。

    这预备仓创建于洪武年间,目的是丰年收储以备灾荒,明初是发挥过很好的作用的,后来跟其他制度一样都崩坏了,于是又新增了常平仓、社仓等等作为补充。明代中期朝廷曾经大力整顿,不过完全脱离实际,朝廷规定五十里的县,预备仓要有三万石的存粮,满天下没一个县能做到,最后标准只得一降再降,最小的县标准不足

    百石。桐城总计四十七里,算是中小县,但因地处南直隶和长江边,雨水丰富,粮食收成很高,又有水运的便利,每年从枞阳镇大量外销到江南一带。按以前那个不现实的标准

    ,桐城存粮应该是两万五千石,现在已经降为九百八十石 仓房二十四间。二十四间仓房布局为三排,其中居然有几间成了木石的废墟,庞雨已经从何仙崖那里打听过,也没问袁大使,直接进了旁边一间仓房,里面杂物成堆,哪里有丝毫粮食的

    影子。

    庞雨反背着双手,一副领导的派头,丝毫不像要和袁大使兄弟相称,冷冷的开口道,“粮食在哪里。”袁大使满脸堆笑过来解释道“庞兄弟你看,这是年初地震时候震坏了的注桐城崇祯七年正月曾地震,正好里面便存了粮食,可恨当天又下雨,粮食被雨水浸泡发霉

    腐坏,后来不得已便陆续废弃了,如今这仓中,尚无新粮补入。”

    庞雨自然不信,他昨日已从何仙崖那里打听了不少消息,虽然详细过程不清楚,但知道粮食的去向绝不是雨水泡了。“哦若是我没记错,今年地震是春节间,那前后日子只下雪,好像没下雨啊。若是废弃了,那兄弟我还要看看进出文册,何人搬运的,要人证过来,何时出仓何时出城,

    最后废弃在何处也要仔细看看,十万斤的东西,不会一点痕迹都不留下。如此万一县丞大人问起来,小人也好有话说。”袁大使殷勤的笑脸变了味道,嘴角略略歪斜着道“雪化了不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