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可忧(第2/3页)

    这边的,卢总督在昌平,一些宣大勤王兵马分驻德胜门、安定门、西直门、东直

    门外,拱卫京师北墙,关宁军在通州外边,跟东路那股建奴对峙,其他地方的我就不知道了,但听说山东、陕西的兵马也在赶来,交战倒没啥大战。”

    “还是董先生这里说得明白,这些时日外间传言纷纷,小人不知信哪一句好,幸好能找董先生请教。”

    董心葵哈哈的笑了两声,“张兄弟都听到哪些传言”“城中传言甚多,听得最多的,建奴入关近三十余日,至今无一大战,至今未破一城,全与二年时不同,似是奴众待抚,与官兵相约不战,如抚议不成,方拔营南下。外城那边今日又传,高起潜送来番文书信,关宁军不肯出力死战,杨嗣昌、高起潜、方一藻三人又送东虏黄金八万,银十万,本兵及辽镇皆力持和议,不知

    是否确实,若真是要议和,我家主人就不必远涉千里赶来了。”董心葵看着桌面停顿片刻道,“要说这打仗的事情咱不懂,但京师里面传来传去的东西倒是可以跟张兄辨析,所谓高起潜送番书,绝无此事,当年袁崇焕也是带的

    关宁兵,想在城下议和,下场众所周知,他高起潜一个太监,岂敢犯此逆鳞。”

    张麻子把身体侧着,恭敬的看着董心葵道,“董先生知道我东家也是领兵的,朝廷到底是战是和,最是要紧事。”“再说是战是和,杨嗣昌主和,此事自五月之后朝中无人不知,送黄金八万、银十万议和之说,朝中也有传议,杨嗣昌上疏自辩,要那御史说清楚这二十万两是从何库所领,由何路而出,又由何人运出城去,便再无下文。建奴兵临城下,便只是不战已经弹章满天飞,送银议和之说,董某看来也是无稽之谈,要议和也是建奴出边才能议。朝廷是战是和,董某可说不好。”董心葵沉吟一下又道,“杨嗣昌是兵部尚书,说来是个大官,但没入阁之前也就那么回事,议和非今年才提,去

    年就提过了,最后还是入了阁,朝中弹劾他议和的奏章满天飞,没见他有事,便知不止他一人主和,至于是谁嘛,董某就猜不出来了。”张麻子眼神转动两下,虽然董心葵没说,但他能猜到是谁,“往日建奴入边,这兵部尚书就要拿问下狱,杨司马又被弹劾如此之多,不光议和一事,还有阉党余孽

    、夺情不祥几项,不知此次会不会也是如此,会不会误了勤王大事”“杨嗣昌本与阉党无甚关系,说到崇祯二年建奴入寇,那时候建奴围了迁安,城中住着一个回乡闲住的兵部侍郎郭巩,是名列逆案的,围城之后缒城出去求援,后来这杨嗣昌便为他说了几句好话,给阉党说话,自然就成了阉党余孽,东林和复社看他不顺眼,去年只当个兵部尚书时还好,今年杨嗣昌又入阁,一旦把流寇平了,那时圣眷正隆,闹不好又是一个温体仁般孤臣,今年弹劾便逾多逾烈,黄道周虽因此被免了,清名却是大振,杨嗣昌更成了科道清流的头号大敌。这样一来满朝皆敌,他想不当孤臣也不行了,但董某方才说了,他圣眷正隆,吴阿衡死的时候,杨嗣昌就上疏自请督师蓟镇,由卢象升代兵部尚书,皇上便没有准允,仍

    让他留在中枢居中策应,可见是不会换的。”

    “卢军门总督勤王兵马,在下听城中人说,与本兵多有不睦,不知是否如此”董心葵搓搓手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