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五章 五百文学费(第2/3页)

    应开始招募学生。”

    “那我们标准如何,学费几何”听到李泰开始招募学生,马周问道。

    “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住校管三餐,一年收五百文的学费。”李泰思索一会儿道。

    “五百文”马周听到这个价格忍不住的皱起眉头。

    “太贵”李泰感觉自己还算相当了解这时代的物价,觉得自己的要价不算高啊。

    因为自己的定位目标,不是没有任何田亩的佃户与流民,而是家里有点薄田的良家子。

    这些家庭如果省吃俭用的话,那是一年完全能积攒下两吊钱的。

    只要孩子选择在学校里面上课,那除了学到知识,自己还能包三餐,肯定划算的。

    虽然自己期望从学校出来的学子,将来能做个农官,但哪怕没有成为农官,只要他们在学校中认真学了,至少对经营自己家里的薄田肯定会起到相应的作用。

    等到他们毕业了,那都十五岁了,是真能成为家里的劳动力了。

    李泰感觉,普通的百姓应该会接受的吧。

    “不是贵,我是感觉太便宜了,五百文钱怕连每年伙食费都不够。”马周摇头道,

    “哪怕我们用沙盘与羽毛笔替代了笔墨纸砚,并且也尽可能的想办法的下降教学成本。

    即使如此,如果每个学生只收五百文,那其他产业每年都必须要补贴农业学府”

    “这就是要把各种产业发展起来的原因。”李泰道,“如果教育赚钱,那肯定把真正需要教育的人排挤出去。另外我们再建立一座孤儿院,男女都收。”

    “孤儿院”马周听到李泰的话语不由皱起眉头。

    李泰说道“这些学生大都是当地人,他们真毕业了,绝大多数肯定都愿意留在本地。

    但我们所需求的不仅是让关东变得富庶,而是要让整个大唐都传播我们的农学知识。

    所以我们需要让一部分的农科学子走出去。

    当地人未必愿意离开,甚至就算是他们自己愿意,但是他们的父母呢

    但如果是我们一手培养出来的孤儿,我想应该会更容易把他们派遣到全国各地去吧”

    马周听到李泰的解释倒理解的点点头,说到底,这些人只是学员,不是官员。

    等他们毕业,肯定会离开学府,有的回归家乡传播农学知识,有的靠这些知识增加财富。

    但如果只在长安地区打转是没意义的,所以李泰已经在布局将来了。

    马周也知道,孤儿院的孩子们成长,那至少是十年以后的事。

    但如果农业学府真能存在十年以上,马周相信整个关西应该都有农业学府学员的身影。

    到时候也是时候从关西出来,把农学的知识传播到了整个大唐了。

    马周想到这里,倒从怀中掏出一杯酒壶,仰头喝了一口,感觉脑袋清明了少许。

    马周仿佛想到什么似的,皱眉道,“女子也收,我们手上没什么调教女子的人才啊”

    “男耕女织本就是自古以来的常理”李泰坦然道,

    “等到农业学府做出成绩,那下一步自然会把纺织也搞起来。

    学前班允许女子加入,之后,她们也可以对六科之一进行专修,顶多无需像是男孩子那样把农科作为必学的知识而已。”

    “那男女之间如何设防呢”马周听到李泰的话,倒又对李泰问了一句。

    李泰很纯洁的目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