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七章 规划高陵(第2/3页)

    重要得还是要抓住这区位优势。

    李泰眯着眼睛,道,“基本上吏部考核便从土地开垦、户口增减、农业丰欠、赋税征收等等项目之上进行测评。

    至于我的个人评价,那是只有我阿耶才能评价,其他人却也没有资格。

    所以,我们要干实事就好,把每件事做好,让那些官吏无话可说”

    “大王准备从何处入手”听到李泰的话语,马周面带笑蓉道。

    李泰从容的说着“有农业学府的存在,开垦土地上并不需要我来担心。

    至于是否丰收,虽然今年的小麦收成并算不上好,但土地经过一年的开垦却是成熟得多。

    更经过试验田一年尝试,今年开始所有试验田的优种方式能全面整合,进行全方位推行。

    只要来年不是天灾,相信我们的收成说不定能够冲到两石以上,后面也会更多。

    有农业学府的学员们在,哪怕我们是靠天吃饭,我们也至少能够吃到最可口的那一口”

    马周听着李泰的话,不由苦笑了起来。

    说实话,今年所谓冬小麦的收成跟其他普通百姓开垦出来的田亩实际上相差并不多。

    所以马周真没李泰这般自信

    但无论怎么说,对比起其他百姓种植纯粹是在吃经验,李泰一手搭建的农业学府至少养成了些实验日记的习惯,至少这实验数据上看起来相对让人安心一些。

    而实际上,李泰非常清楚,唐代就已经是封建时代巅峰。

    在这时代古代的传统农业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什么粪土堆肥,什么水利修建,各种各样的种田技术,就不是李泰这个种田门外汉靠某样技术就能让产量大增。

    所以李泰需要做得不是自己发明创造出什么逆天的种植手段,而是把这些零零散散被各自农民当做绝活的种田技术全部整理出来,把这些技术形成体系完整发挥出来。

    这就是自己建立农业学府的第一目标,就是整理过去的所有种田技术并消化成体系。

    这就是李泰愿意当高陵县令的原因,因为自己需要时间去消化过去的种田技术。

    只有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自己才能继续尝试推广种田的规模化与专业化,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生产力,否则基础不够扎实,以后想要推行新技术是非常麻烦的。

    而马周没见过资源整合,或者说技术整合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

    所以对今年耕田种植出来的小麦,也跟其他那些新开垦出来的小麦没有什么区别。

    但实际上李泰第一年,不过只是在进行大规模多种类的实验。

    等到第二年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再加上第一年积累技术的整合,李泰相信自己明年的收成绝对会非常的惊人。

    “毕竟明年可是历史上少有被记载的大丰年,粮食价格跌到米斗三钱的时代”

    李泰心中想着,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蹭上明年的天气。

    到时候,粮食直接从每亩一石上下徘徊,攀登到两石,到时候就说自己农业学府学员的技术高超,谁又能够反驳了

    “总而言之,有农业学府的学员在,我并不担心在农耕上的事情”李泰认真道。

    “那下个问题就到了人口方面了”马周见李泰不担心,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大不了自己工作的时候辛苦一点多多劝课农桑,让百姓们尽力耕田也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