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五章 难民出现(第2/4页)

    。

    因为麻布算所有衣服中等级最低的,本身就是小老百姓的衣服。

    郑家作为长安以布匹起家的首富,这种布匹肯定是有大量储存。

    就算只有五万,剩下来的靠着各方渠道,也足以让长安大大小小的商家挤出库存来。

    只不过,这种事对郑家来说,最重要的却是利益。

    他们唯有见到这利益,这些什么二房三房的郑家人才会真正干活,否则需要郑凤炽在郑家才能一言九鼎。

    这种商量,对郑家人来说自然有得扯皮,而且郑凤炽也想要借助这次的机会,拉拢些愿意向着自己的靠拢的族人,为自己将来接掌郑家做准备。

    郑凤炽选择郑鸣商把女儿卖给李泰,本身就有想借助李泰的势力稳住郑鸣商位子的意思。

    毕竟在自己死后自己儿子的能力不行,性格又不够强硬,所以必须要给郑鸣商找个靠山。

    将来自己死后,也算是为郑家找个至少能支撑十年的保护神,至于更遥远的距离,就要看郑凤炽的抉择了。

    这十年足够郑鸣商掌握郑家的产业与财富了,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郑凤炽感觉也别指望郑鸣商了,自己其他干掉了郑鸣商而上位的孩子怕是更加靠谱。

    现在孔雀在越王府所带来的利益,比郑鸣商所预料的更快,对郑鸣商来说,这个项目能让自己在郑府接班人的位置上走得更加踏实,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推行下去。

    而孔雀自己到底是有着一整条完整的布匹生产线,只是想要扩充产能并不是那么容易说扩充就能扩充的,就算是想要大规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为人手需要培养,原材料需要收集,机械需要尝试,更重要得还是市场。

    对于封建时代的中国而言,只要每年能换上两件衣服,并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基本上都能算得上是富农了,那多少是家里有田亩的良家子

    对绝大多数的百姓来说,衣不蔽体是常态,靠一件单薄衣服过冬更是理所当然。

    换句话说,这些难民在绝大多数布匹商家眼中并不是潜在客户。

    因为他们想买一件新衣服那都很可能要存上一年的钱,而为了这种人增加人手与设备,卖出的还是最低级的麻布葛布,对绝大多数布商来说,那真是底层布商的活。

    所以,布匹店铺基本上都是为了中农富农准备的,那些一年都积攒不下两百文的普通百姓,是没丝毫资格进入到布匹店铺的。

    当然这只是布匹的钱,要想买一件整件做好的衣服,肯能需要到达五百文甚至一贯才行。

    这就让孔雀名下的布匹生产线在短时间内很难进行整合与扩张。

    因为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使得布匹的成本价格需要进一步下降。

    这点上至少李泰就完全做不到要求,因为这不是想办法研究出什么珍妮纺纱器,什么脚踏板织布机,就能立刻解决的。

    这些需要有足够的纺织材料,但很可惜这些原材料全部都掌握在不同世家手中。

    李泰小打小闹的去收购自然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到达了一定规模,那肯定会受到钳制。

    另外一点就是所有的材料基本以经济植物为主。

    虽然除了棉花,其他植物不算太占资源,但因为从李世民登基以来,基本上就天灾连连。

    这就导致土地开垦出来都是推行种植粮食作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