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的锋芒(第2/3页)

    搞定,他想修园子了。

    李泰说道“这件事情需要对渭水从上游秦州天水到汇入黄河的潼关做个详细调查。

    对水流进行准确评估后,再决定需要建设多少分段港口。

    做个计划书出来,对到底花费多少有个准确判断,现在说需要多少钱,到底还是早了

    若阿耶信任,可以让宾王负责这件事情,想来今年六月前,应该能出具一份详细计划来。”

    “臣愿效犬马之劳,做好渭水漕运的先期工作”马周果断道。

    “好吧”李世民看了一眼马周,目光又向着戴胄看过去,道

    “由马周为渭水转运使,水部派遣一名了解渭水的官员为副,协助在半年内完成对渭水的勘测工作,再定夺此事。”

    随着李世民宣布了最后的结果,李泰与马周两人不由相视一笑。

    因为上书漕运论而引起的事情,多少算是告一段落了。

    唯一让李泰感觉有几分麻烦的是,以后的工作怕是只能让杜楚客多担待一点了。

    毕竟对他这至少能做到尚书之职的人来说,完成高陵工作应该不是很难。

    至于自己,自己这才十岁啊,做做规划就差不多了,真的要李泰干活,这怕不是要高喊虐待童工了。

    总之,干活是不可能干活的,自己也就靠着使唤别人来推进高陵了。

    “若是无事,那就下去吧”李世民看着李泰说道,“因为你的漕运论倒是生出了不少的事端,你啊,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消停点”

    “只要是有利大唐江山社稷之事,自然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泰一脸高光伟岸,不过在场哪个吃得盐比李泰吃得饭少了,自然不会被李蒙蔽。

    只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李泰虽然会闹腾事,但都干实事,贞观一朝的大臣都是从隋唐之乱中走出来的,目的也是要要建设大唐这个国家,目的是要把大唐这个蛋糕做大。

    又不是贞观后社会风气,那时候讲究得不再是把国家做大做强,而是内部利益争权夺利。

    虽然靠着社会发展惯性让国家依旧在强大,但就严格来说,那种实事求是干实事风气比较起贞观一朝,已经消弭了太多了。

    李泰说完这句话到没离开,而是开口道,“阿耶,我听闻您在考虑突厥部落内迁事宜”

    “你是担心你想要的突厥俘虏这些是突厥百姓,可不会任由你折腾”

    李世民听到了李泰的话语,仿佛想到了什么似的,开口说道,

    “你要的突厥俘虏,等药师班师再调度给你”

    “阿耶说得是哪里话,说得好像我的眼睛全放在突厥人力上似的”李泰道。

    “你难道不是这心思吗”李世民看着李泰道,

    “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一直以来都觉得人力不够,但你难道说你不想要那些突厥俘虏

    不要那我就交到牙行去了”

    “别别别,那还是要的”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语,连忙道,“不过阿耶,我问这问题,还真不是为了突厥俘虏,我是想知道阿耶对这些人有什么样的安排。”

    “怎么这件事你想插手”听到李泰的话,李世民皱起眉头。

    “不是我想要插手,而是我需要为我的农业学府的学生谋生路”

    李泰神色严肃道,“就好像孔夫子把儒家学子教育出来之后,让他们去做官一样。

    那么我身为农业学府的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