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六章 流外官(第2/4页)

    到内流的晋升渠道。

    北宋文官当权后, 流外官就脱离官员的行业,时常与胥吏混称。

    当然,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七品流外官就差不多是正式的一级科员, 至于从九品的官员则是现在副科长级别的人物。

    普通人在街道做一辈子, 还是有可能成为正科级的。

    同样就唐代来说,流外官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流外官却是整个朝廷低阶官员的基石。

    许许多多从九品或者九品的县令,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县令,都是从流外官什上去的。

    当然,他们也就到这一层次为止了,想要跨越这道门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少没什么奇遇的话,八九品的中下县令,就是他们的终身目标了。

    就好像现代正常考编之的人基本上正科级就是这辈子的奋斗目标一样。

    这样的待遇对很多世家官员来说,流外官自然是可笑得,他们完全看不上这八九品县令。

    但对李泰来说足够了,甚至对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来说也足够了。

    不要忘记,李泰选择的目标是良家子,他们在正常情况下那是只有上战场才能当官。

    对比起上战场,拿命去拼出一个所谓的未来,至少从农业学府毕业出来自然要安稳得多。

    甚至就算没被选中,单从农业学府学到了知识技术,对百姓来说也并不亏

    但若能成功被选为流外官,那他们就赚大了

    因为他们已经实现了从普通百姓到官员的身份转变,一个人完成了可能祖辈几代人都完成不了的阶级跨越。

    对底层百姓来说,流外官哪怕再被有品级的官员看不起,那也是官员。

    就好像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也别不把流外官不当朝廷官员。

    而对李泰来说,自己一开始的着眼目标就不是中枢。

    因为中枢每一个官员,那都是一个个的人精,你拉拢任何人,不可能会没有人知道。

    甚至你才刚动手,就有一群人已经在心中转悠了好圈, 甚至已经下好套子就等你钻了

    所以中枢朝廷多得是那种两面三刀,吃里扒外的家伙,人心隔肚皮,谁又认识得了谁。

    还不如这种自己从毕业到流外官进行培养,甚至自己一路培养到丞相的农科学子。

    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校长, 双方有着天生的政治立场,等到他们成为了流外官,他们就会发现正常的途径想要晋升几乎难如登天。

    他们想要晋升的唯一方法就是拥护在自己身边,自己能成为帝王。

    他们会成为自己的天然助力,同时让自己在基层有了最结实的政治力量。

    他们的存在可不仅是为了给自己争权夺利而安排的,而是为了自己掌握基础的重要砝码

    毕竟想要掌握基层,肯定会有很多世家豪门出身的基层官员不配合,但全部撸了那又不现实,毕竟他们要是被撸掉了,那又谁来干活。

    这时候,这股继承政治力量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哪怕他们那时候还是流外官,但自己撸掉了县令县丞后,以他们的资历,他们转职成八九品的县令县丞完全没问题。

    可以说,这股为二十年后精心培植的基层力量,那是比医疗体系更加重要的存在。

    他们的存在能够让自己甚至罢免整整一道的官员而不需要担心没有后补干活的人。

    是自己完成对官僚体系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