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二章 熬出头了(第2/4页)

    太蠢了。

    “实际上,房相不需要为此迟疑”李泰看着房玄龄迟疑,不由道

    “想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药材基地,这本身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的,我们可以在京畿道先试点整个医疗体系。

    如果有效,那这医疗体系可以慢慢向整个大唐推广开来。

    毕竟不论是药材储备,还是人才培养,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不说来个百年计划,来个二十年计划想来也不过分。”

    听到李泰动不动就二十年的计划,房玄龄却是感觉自己的脑袋真的很疼。

    不过,房玄龄还是回过神来,对李泰说道

    “人的话,越王的农业学府医科人员可以不断填补。

    等到以后建立了女子医科学府,一样能够诞生医者。

    但是医疗药材的话,终归需要地方种植吧,你打算选择在什么地方进行种植”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把郑白渠翻新,前期先用郑白渠来种植药材体系”

    李泰看着房玄龄倒是坦然道,

    “如果这整个医疗体系有用,那再决定在蜀地或者江南建立更大的药材基地。

    到时候郑白渠的培养出来的药材种植成员,也能直接安排过去”

    “那郑白渠不种植药材了吗”温彦博倒是有些意外的对着李泰问道。

    “再过几年长安的人口会飞速增加,到时候郑白渠的土壤成熟后,可能都要种粮食了。”李泰略带着几分调侃道,“您该不会问我,为什么长安人口会增加吧”

    温彦博听到李泰的话,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倒也没有说话。

    可以说随着东突厥的被解决,大唐的威严初步建立,尤其李世民还被推举为了天可汗,是个人都知道大唐的国运蒸蒸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安作为大唐国都,人口不断的攀升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也就是说,需要翻新郑白渠河吗”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语,神色不由严肃起来。

    李泰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件事情,还需要交给专业的人考察后再说。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再修条运河,把翻新后的郑白渠跟渭水连接起来。

    这样以后调度物资也会方便许多”

    “那你可是要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之人”李世民不由好奇的向着李泰说道。

    “我听阿耶的”李泰耸耸肩道,“不过,我觉得还是先等杜尚书把渭水计划先完成。

    毕竟一下子开展太多的工程,对国力损耗太大,我们大唐的底子到底单薄了几分。”

    “圣人,越王所言甚是”萧瑀这时候走了出来,对着李世民说道“还请圣人不要忘记了隋朝旧事,那隋炀帝便因徭役连连,才让大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李泰倒是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萧瑀,没有想到这位人物居然会出面帮助自己。

    李世民听到了萧瑀的话,倒是点点头说道“朕会先派人对郑白渠区域进行调查的。”

    随着有关郑白渠的事情落幕,关于李泰的事情便过去了。

    李泰还是先跟李靖所在的兵部完成肉干交易的事。

    因为李世民觉得对李泰在职务上不需要赏赐太多,那就在物资上赏赐。

    所以便收回了在养鸡场这些地方的股份,但李泰还是要尽肯能的供应军队,只不过从无偿贡献,变成了兵部采购。

    不过这个价钱,李泰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