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五十六章 冬日(第2/4页)

    般闹了一场,正是需要快速恢复。

    自己把这买卖操持起来,到时岭南发展怎么样他管不了,但他冯家的未来算是看明白了。

    所以,冯盎在知道农业学府的学员教师到来后,倒送了不少本土特产过来。

    甚至自己也开始大力的出资建设起甘蔗园来。

    毕竟李世民既然表示了冯盎的蔗糖能够用做军需,那这东西自然是有多少收多少。

    除非真的到了量产到军队都感觉太多的地步,不然,想要让普通百姓尝一尝,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在僚人的起义被镇压后,整个岭南地区开始大乱后的大治情景。

    差不多到了十月末,开垦出不少田地的农业学府,开始学着当地人继续插苗了。

    而李泰也进入到最为繁忙时,一个个原本在高陵工厂中打工的百姓,看着秋种日子到来,倒是纷纷向厂子告假,然后回去种田去了。

    一个热闹的高陵,随着这一天的到来,除了马车行算是最热闹的,其余的地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萧条了下来。

    说实话,对这种事情,李泰清楚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这些工厂基本上也是自己弄出来的,里面的管事的也只是管事,而不是什么私人企业,所以对于这些厂子的影响有,但不至于造成社会动乱。。

    但对一些当地服务业的百姓来说,他们很多人原本还准备大干一场的,结果这一转眼,原本纷纷攘攘的人就走了干干净净,确实是让他们有几分的傻眼了。

    不过,这又能够怎么办呢只能自认倒霉吧,也就有十几家人借了高利贷,直接跳河了

    李泰冷漠的看着,并没要干涉的意思,因为这种周期在当前社会是不可能避免的。

    甚至自己还会进行鼓励,以后只有完成纳税的百姓才有在农闲过来打工的资格。

    至于他们想去什么私人黑心工厂,所实话,这是不现实的。

    且不说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决定了现在不可能出现什么私人黑心工厂。

    更重要得是,李泰的这批工厂是怎么开起来的,那是承接了整个郑白渠的工程,然后把郑白渠工程的各种供应原料细分,然后进行对接供应。

    只要随着郑白渠的工程的结束,同时又没什么新工程,如果没李泰养着的这些工厂,说不定都会倒闭不少,就更不要有什么黑心工厂了,毕竟亏本买卖没人做啊。

    就现在整个社会生产力来说,农业才是第一生产力,这点李泰从未想过要短时间改变它。

    因为以现在的生产环境绝对不行,不管后果的把大量百姓强行转职成工人,那首先要经历的就是大饥荒。

    毕竟农业社会所能够的空余人口就这么的多,这是大环境决定的,反正现在李泰没丝毫能力进行改变。

    所以李泰现在甚至还主动安排船只与车马,送这些农民工回家。

    现在的高陵是种植小麦为主,至少在下一波的小麦收成前,他们是不会出来打工了。

    而现在的他们更一次性的用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粮票,在高陵这里购买各种比较耐用的生活物资。

    比如锅碗瓢盆什么的,或是带着什么新奇的食物,带回去让家里人尝一尝。

    说实话,这个情景让李泰看得有几分感觉像是春运。

    虽然时空不同,但相信他们的喜悦应该相差无几,李泰此刻多少也有着几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