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六十二章 机会(第2/4页)

    来,只要太子登基,差不多就到要把李泰给下锅的时候。

    所以李泰与儒家之间的仇没那么深厚,但只有一点那是儒家不能接受的,那就是分封

    儒家是适合大一统的学说,但只要陷入到分封的境地,或者外有强敌,那以儒学为主的国家,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然后被周围敌人给吞噬掉。

    对儒学来说,它的敌人根本就不是哪一家学派的学说,而是分封这个制度。

    因为在分封情况下,所有国家都存在竞争,而儒家却是教人怎么样进行内部维稳的学说。

    在残酷的国家博弈竞争中,反正谁学谁死,不论是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甚至大宋,甚至大明,都用它们的历史证明了,儒家不适合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纲领。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更加的容易理解,那就是丧尸横行,先杀圣母,只有这圣母拥有碾压式的力量,否则就必然会被淘汰掉。

    当然这也不能怪儒学,因为当国家强盛的大统一王朝时,儒学就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是教化外族的文明灯塔,但只要陷入到国与国间的争端,那儒学的弱势就会体现出来。

    如果整个地球只有华夏一个民族,那儒学千秋万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谁让整个世界不仅是华夏孤立存在呢,所以纵然儒学在唐朝还算是先进,但李泰也已经在想办法去限制这学说的发展。

    而李泰找到的道路是所谓的证道那自然不是。

    而是跟李世民一样,都坚持分封的立场,自己不需要特意打压儒学,釜底抽薪就够了。

    只要分封能顺利执行下去,在不断竞争下,以儒学为主国家,自然就会被淘汰掉。

    当然,因为都是华夏民族的竞争,到最后需要一个合理的遮羞布时,儒学又会被重新拿回来,孔子的牌子也会被立起来。

    不过还是那句话,儒学是盛世的灯塔,到了乱世就会暗澹。

    但分封对李泰现在提倡的证道学说而言却是最大促进。

    因为乱战的环境,人们会追求效率,而这自然会增加对这些提升生产效率学说的支持。

    战国时代的法家,为什么会成为统一天下的学说,因为这个学说是最追求效率与务实的。

    但大统一之后,整个文明都不再直接追求效率了,而是需要儒家统一思想,稳定社会。

    而经历了春秋战国,传承了秦汉南北朝,儒家不说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但他们至少知道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是自己是最不适合的。

    所以他们不喜欢李泰所提出来分封,哪怕是分封国外,儒家也不愿意。

    因为只要有分封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儒家的弱势迟早会显露。

    而儒家学说只想在华夏这大统一的文明中,继续安稳度日,一直到同华夏一起毁灭。

    李百药看着李承乾道,“如今不论太子是否愿意,那么太子都将与燕王同台竞技,太子可有万全把握”

    李承乾看着李百药,却苦笑着道,“若是有万全把握,我何以在此生闷气。”

    李百药道,“燕王擅长经营之术,既然他选择了开发吐谷浑,那吐谷浑便会有极大可能开发出来,我们想要不落下风,唯一的办法便是及早抽身”

    “李师的意思是,让我放弃草种计划”李承乾听到了李百药的话,不由愕然。

    但李百药在这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