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二十七章 寺庙(第2/4页)

      范越风听到这话,倒是愣了愣。

    说实话,对李泰厌恶邪神应该是真的,毕竟李泰斩杀蝗神,把蝗虫镇压的事情,到底随着农业学府的农学社的建立开始流传了开来。

    因为华夏人办什么事情都喜欢从名人身上找到些共同点,然后有名人做榜样,那后人干起活来,不说事半功倍,但至少是名正言顺,有更多人跟随。

    所以,有了李泰对付蝗虫的这个例子在前,那后面人治理蝗虫时就能直接拿出来用了。

    至少让农学社底层的学子去指导如何去预防蝗虫,就变得简单多了。

    而现在李泰跟李承乾隐隐约约的有几分对立,像李泰拉拢道家,而李承乾不但拉拢道家,而且还受到了佛家主动投资。

    虽然不论是李泰还是李承乾,都没把道家或者佛家真正看成是自己手上的力量。

    但上层传导出来的情绪,到下面时就会十倍百倍的被放大。

    至少对农业学府出身的学员来说,他们知道了魏王不希望佛家,所以我也要不喜欢。

    实际上这在下层的人看起来,这就是简单的战队问题而已。

    只不过,就算李泰也不知道,自己与李承乾只是因为当初因为长孙皇后祈福而划分了祈福资金,甚至连双方都差不多忘记这件事了。

    但这件事情成为了影响了农业学府学子对佛道两家好感度的重要标的。

    这些事情也只私下里传播,知道的人也是一副“哥有消息来源,别跟佛家走太近就对了。”

    但实际上,反正李泰自己都不知道这件事,在李泰看来佛教这种东西是根除不了的。

    只要他们别影响自己世俗的事,那他们传教自己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实上,李泰也只以为自己与李承乾的交锋,只在自己这层范围内。

    但就实际上来说,在李泰创造出农业学府,弄出了津口与农学社,这些人中清楚的自然明白自己的立场。

    至于不清楚的,在清楚人的影响下,更是明白自己应该对佛教什么态度。

    而范越风也不由感觉到唏嘘,感谢这津令的提醒后,便前往天宁禅寺见自己老友去了。

    “请问法融禅师可在,洞微山人路过此地,特来拜访”范越风来到天宁禅寺的门口对接引僧询问。

    “主持在主持课诵,还请施主入内等待,小僧这就去请主持。”

    接引僧上下打量了一下范越风,却能看得出范越风却仙风鹤骨,看起来颇是洒脱,应当是什么高人隐士,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马上便把这范越风给接引进来。

    范越风一路进入到待客的静心居,一路上也听到背诵经文的声音。

    不过听着这些声音却也相当的稚嫩,显然都是一些甚至都还没有成年的小孩。

    偶尔撇过一眼,见到一些小孩在院子中,跟着和尚师傅摇头晃脑的读书。

    应该怎么说呢实际上古代的寺庙倒也不全是干着侵占土地藏污纳垢的活。

    就当地的百姓来说,难道他们还真的信仰佛陀,信仰得把自己的财产与命都搭进去不成。

    实际上,古代的寺庙跟当地的百姓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像是古代的百姓会把自己名下的田亩挂在古代寺庙的名下,从而避免朝廷过重的赋税。

    而寺庙虽有田租,但没像官吏那样逼死人,甚至佃户儿子也能像这些小沙弥一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