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03. 艰难开头 时代的眼泪(第2/3页)

    。

    杂七杂八想着,道维一脚已经跨进了农行。

    此时镇上的农行门口既没有负责登记讲解的保安,也没有来回巡视的大堂经理,只一个手持武器巡逻的安保人员。

    当然更没有排队抽号的电子系统。

    大家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几乎没有排队意识,防弹玻璃隔板后的柜员是不管前来办理业务的人究竟讲不讲先来后到的,谁抢在前头就给谁办理。

    大堂里人挤人,存款五万就是客户,有行长亲自接待,不需要在大堂挤着,这种情况另说,不在普通人之列。

    而大堂里挤着的大概分四类。

    一类是每年到了播种季节,来农行借钱买粮食种子化肥农药的。没错,这种现象在当年非常普遍,农民种地一年到头不算他们付出的人工成本,能收支平衡够一家人花用已经谢天谢地,天灾粮食歉收入不敷出才是常态。

    没农行之前和地主借,利滚利一辈子给人家当佃农不够,子孙几代人都是人家的奴才。有农行之后总算情况有所好转,遇上年景好的时候就能还清。

    当然这类人在农行借钱是肯定需要担保人的,最好是农行“存折”上有存款的。想当然,这类人就算挤到前头去也无济于事,柜员会呵斥开,让他们去后面等着,等人家存钱和还钱的办理完再说。

    至于什么时候办理完,或许今天之内,或许一天两天,谁都说不准。

    所以每年的开春播种借钱是一道坎儿,自个儿吃力不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还得天天拉着担保人一块儿等着遭人白眼儿,管人家一日三餐,请人天天下馆子。

    第二类人就是前来还钱的,对这种人,只要没彻底还完,柜员的脸色就不可能多好,好像那人欠的不是银行的钱,而是欠了柜员的钱似的,办完那手续都不忘来一句

    “这次没上次还得多,你这得还到什么时候啊”

    然后得来一个局促又讨好的笑。

    第三类是来取钱的,人家来取钱,柜员表现的跟取走了自己工资卡上的钱一样,稍微多取点儿,就怀疑人家是不是要取出去转存其他银行,磨磨蹭蹭办手续,曲里拐弯儿打听

    “是不是要做大生意了呀是不是家里孩子上学了呀是不是要娶媳妇儿盖新房了呀是不是家里老人生病了呀”

    非得到个答案不可。

    第四类人,就是道维这样的。

    其实这种人出现在银行大堂里非常好认。一般这种人本身家底就好,穿着讲究。其次,时下人认为去银行存钱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打扮的跟过年似的光彩照人,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很突出,皮鞋公文包是标配。

    这类人来了银行,即便不往前挤,柜员瞧见了也会招呼他先办理业务,还会附赠甜甜的笑容和亲切的拉家常。

    所以道维是个例外。

    他穿着给饭店打工的衣服,不是工作服,这年头小地方没那么多讲究,老板为了节省开支,顶多给他们配一件围裙。从头到脚都油腻腻还散发出饭店后厨独有的油烟气儿。脚上一双布鞋因为成日干苦活儿,脚指头漏出来又补上,脚底磨透了又订了半块儿自行车轮胎黑色的外圈儿皮。

    整个人邋里邋遢,像是大半年没洗澡的鳏夫独自在家拉扯娃丧失了灵魂。

    旁人见他往前挤,好心提醒

    “别挤了,没用的,今天存钱还钱的人多,瞧见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