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4章 第94章(第3/3页)

    基本每天出门都背着一壶水,大热天的。

    程宁华对儿女道“你们澜澜姐读书可厉害了。而且脑子也聪明,小小年纪把生意做得很好。你们要好好向她学习”

    程澜摸摸鼻子。

    她从小经常这么当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挺招小孩子讨厌的。

    程宁华的女儿还跟程澜问起程杳。

    “哦,她蛮好的,九月要在成都上学了。”

    程宁华媳妇问道“怎么办进去的”这可是不容易啊。

    支书淡淡地道“景南大嫂托的人,听说每年还要多交200块建校费呢。程昕正弓着背挣钱呢。”

    做餐饮的,这三伏天是最最辛苦的了。

    程澜电话里听程昕说她把新买的小电扇搬到做饭的那里去了。

    连同秦柳买的那个一起,在背后对着吹都还是汗流浃背的。

    得整整在灶台上忙活一个小时呢。

    不过还好,她现在挣的是双份的。

    这么辛苦的时候秦柳不在嘛,主动提出请军嫂代班的钱公中出。另外所有进项就都归程昕了。

    所以程昕现在一天差不多是挣20元。再加上帮程澜进货一次又是20。

    这十来天她能挣220,累并快乐着

    程杳的任务就是学习,争取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考到能直接读三年级。

    这样就省下一年学费,并且可以早一年出来挣工资了。

    这笔帐程澜给她算过,所以小丫头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不再惦记去车摊打杂挣钱了。

    她就中午跟着过去,但也就是跟着没动手。

    还有三个军嫂在呢。

    程宁华媳妇听说一年还要多交200的高价有些咋舌。

    更不要说还有原本的学费、杂费、食宿费等。

    他们两口子一个月加起来才八十多,一年能攒下200可是非常不容易。

    这还亏得乡下不用他们拿多少钱回去补贴,就按月给十块钱就好。

    他们买房子欠厂里的也才还清呢。

    这笔钱是万万出不起的。

    想去找景南帮忙的念头立即就打消了。

    不过,程昕是真挺能挣钱了。就是辛苦,自己做一家人的饭都有些受不了。

    她要做200人的饭菜。

    差不多八点的样子,程澜又载着支书回城。

    吴老师的车上安了矿灯,直接打开就很方便了。

    她走了不久就有人跟程宁华打听她。

    程宁华没拿她的年纪出来说事。那不能令人打消念头,顶多缓两年

    他直接道“是我侄女没错,但被省城大领导家收养,还上了户口簿的。”

    对方是厂里的小领导,本来想介绍给自己侄子的。

    听了这话脱口道“别是当童养媳养的吧”长成那样很有可能啊。

    “不是的。她的爷爷是抗战老兵,临终把她托付给自己一直留在军中的老战友了。那家的独孙才几岁呢。”

    那这就不能打主意了啊。参加过抗战还一直在部队,如今职务肯定不低。

    小领导失望的离开了。

    回到楚家,裴湘君拿程澜的收音机在听戏。见到他们就指着厨房道“锅里有热水”

    程澜先去洗澡,这么骑车出汗挺多的。

    再把衣服洗了,靠在床上看了会儿红楼梦就睡了。

    第二天她去河边跑步,就看到徐晓海等人骑着自行车载着30块的货出发了。

    见到她,徐晓海还停下来打了个招呼。

    “早”程澜捞起脖子上的白毛巾擦了一把汗。

    徐晓海摇头,“我不算早的了,毕竟我就去隔壁镇。早的五点多就出发了。”

    本县连同县城所在的地方一共有六个镇,近的十公里40分钟可以骑到。

    远的三十公里,那就得两个多小时了。

    往返五个

    小时没跑。

    在这三伏天不是一般的辛苦啊

    五点半出发,八点到。吃个早饭开工差不多。

    而晚上吃了晚饭再回来。六点半走,九点到家。

    想到这里程澜忍不住道“那他们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

    她估计最开始可能有人一天就挣块儿八毛的。够吃饭么

    徐晓海道“三个大馒头才一毛钱啊。跟人讨点白开水,不花钱。”

    程澜动容,“一天三顿大馒头”

    “都是从60过来的,有大白馒头啃还要怎样”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