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0. 汉武其四 只能说,老张家的人呐,别太……(第2/3页)

    将秦朝时期未能实施贯彻的大一统思想彻底落实,可以说,秦皇筑基构架,汉武高屋建瓴。两人共同构建了中华历史两千年之基础,是大一统丰碑上最该铭刻的人。

    始皇帝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听起来那个汉武帝可不该是个会喜欢儒家说法的人啊。

    还有那个推恩令,又是个什么玩意

    其他朝代之人表示,破案了。

    真不是他们非要将秦皇汉武写到一起的好吗,看看两位陛下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吧。

    而我们也没必要一听到“独尊儒术”便在那边说什么禁锢思想,事实上,对于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王朝而言,是降低国家治理成本的最佳途径,别把古人想得太愚蠢,也别总拿现代人的观点和后代的发展去要求古人。

    更何况,汉朝时期的“独尊儒术”其实也就是个统一思想的幌子而已,尤其是汉朝刚开始的时候,实则是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那后来那些人被儒家忽悠瘸了,关我们猪猪什么事呢。

    要不怎么说咱汉武帝时常被幻视成秦始皇呢。

    始皇帝表示说的未必没有道理。

    也许他没必要这么着急,缓缓图之,用点软手段,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但

    他大秦,真的能给他那么多时间吗

    啊,迫切需要个优秀的继承人呐。

    真愁人。

    更何况,汉武时期,民族也开始融合,巴蜀、西南、东南等地与中原的联系开始密切起来。可以说,汉武帝的文治也是可圈可点的吧。

    但,怎么说呢,汉武帝的文治确实不差,就是比较费命。费文官的命。

    刘彻

    汉武朝的文官在心中疯狂点头。

    没错没错,正是如此,他们真是天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办事呐。

    因此汉武帝在后世的风评也很一般,所以他跟秦皇并列千秋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都得罪了文官嘛。

    文人的笔,反手便能翻覆舆论。

    尤其是宋朝。虽然终宋一朝吧,可能都都不知道河西走廊大门朝哪开,但是不妨碍宋朝的文人骂人呐,反正他们也闲的要死。

    便连苏东坡也没能逃脱时代的局限性,曾著有文武帝踞厕见卫青,然而,北宋的下场,毋庸多言。南宋文人不思悔改,将妄图北伐的将军全部排挤致死,美名其曰道,要吸取汉武穷兵黩武之教训,遂亡于蒙古人之手。

    毕竟汉以强亡,宋嘛,好像就间歇性支棱过一下,不提也罢。

    宋朝满朝文武

    他们大宋,物产丰饶又有钱,怎么就落得一个不提也罢呢

    赵匡胤则大惊失色。

    不是,他们宋怎么了都用上耻辱这等字眼了

    还是被蒙古灭的

    赵匡胤很崩溃。

    刘彻倒不怎么生气,反倒还笑眯眯问群臣“你们对朕有什么不满吗尽可直言。”

    反正武将喜欢他就够了,他也懒得喜欢长嘴之文人。

    但后代之文人可能主要是因为没见过汉武帝本人,汉武帝本人可是个传销头头,最擅长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嫁接到臣子的梦想之上。

    有些臣子自以为自己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九死无悔,其实仔细想想,好像最开始,你没有这个梦想的。

    翻开汉武之史册,那简直就是被汉武帝渣了的男男女女的血泪史,满纸写满了一个大字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