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38.太宗上位计【十】天上的雨,二位凤的泪……(第1/3页)

    就在李世民拔李渊于万众之中的次年, 在漫天的烽火狼烟之中,李世民终于断定,隋王朝的气数已尽, 开始潜图义举, 而这个时候, 千古一帝标准式样的魅力开始初步显露,时常折节下士, 推财养客,因此从群盗至大侠, 跟二凤陛下接触过的都说好, 没有不愿意效死力的。

    也正是在这一年, 李世民终于劝动了一直在观望, 永远在准备的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

    李世民率兵攻克西河, 得封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 统帅右三军。

    这一年, 李世民十八岁。

    李渊

    且不说你们后世之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偏差了十万八千里,为什么还要一直揪着那句万众之中不放啊

    当真可恶。

    还有,什么叫他一直在观望, 永远在准备啊。

    他原本好好的国公做着,自然要确定隋朝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才可图谋天下,否则万一兵败, 那岂不是拿着一大家子的命去赌嘛。

    分明是他老成持重, 怎么到天幕嘴中就好似他有多懦弱无能似的。

    李世民欲言又止。

    算了,还是给他阿耶留点面子吧。

    要不是刘武周称帝一事触怒了隋炀帝,要押解他阿耶去江都,保守估计, 恐怕他阿耶可以一直观望到炀帝驾崩。

    要真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谢了啊。

    前面说到,彼时李渊正任太原太守,屯兵于晋阳。

    而这号称“天下精兵处”的太原,经过隋朝数十年的积累,晋阳城府库盈积,据说太原粮饷可支十年。因此在李渊得知自己因为平叛得力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后,私窃甚喜,认为这是上天给予他的机会。

    而晋阳与太原,确实给李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有钱就是豪横,李渊下令开仓赈济贫民,公开募兵,原本就是因为隋炀帝之荒唐举动而千里无烟,难以果腹方才聚众起义的百姓顿时蜂拥而至,每日来投军的有上千人,二旬之间,得众数万。

    唐国公李渊登时成为了割据势力之中的颇为强势的一方。

    杨坚沉默了。

    不是,他囤积的粮和钱呢

    天幕也说了,他在晋阳就至少囤积了十年的粮饷,更遑论其他地区,怎么就千里无烟,百姓难以果腹了呢

    隋炀帝那个逆子,到底还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破事

    李渊则也只注意到了那句“二旬之间,得众数万”,心底终于顺气了不少,心中豪情万丈。

    他怎么就没有济世之韬略了,瞧瞧他的声威吧,这怎么就不叫天下归心呢

    当然,作为最终夺取天下的李唐王朝的雏形,虽然李渊本人能力有限,但是基础的纲领那绝对选择的没有毛病。李渊听从了刘文静等人的建议,也即“乘虚入关,号令天下”。

    在那个一窝蜂乱成一锅粥的年代,李唐势力有别于那些只想着割据一方的群雄,从一开始就决定打入关中,夺取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过有人可能要问了,隋炀帝这时候不是在江都吗胁什么天子令诸侯搞程序正义呢

    嗐,瞧这话说的,都程序正义了,还要什么飞机。

    当然是随便扶立个隋朝宗室当皇帝,遥尊一下远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意思一下咯。

    颇有造反经验的众人努力地深吸了一口气,才将将绷住了情绪。

    虽然道理是那么个道理啦,但是天幕怎么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